為長安汽車“帶電碰撞”的勇氣鼓掌
2012年1月11日,汽車工業將永遠銘記這一歷史性時刻:長安汽車帶著其即將量產的E30純電動汽車,在天津汽研中心進行了一次碰撞實驗,最終取得五星安全的歷史最好成績。這不僅是中國電動車行業首次星級碰撞,同時也開創了中國電動車安全“第一撞”。
筆者并非專業人士,雖然曾經也看過不少汽車碰撞試驗,但是敢拿電動汽車進行安全碰撞試驗,長安汽車是國內第一家。在碰撞實驗現場,長安汽車研究院副院長、安全技術總工程師趙會接受采訪時表示:“電動車碰撞試驗是一個國際性難題,大家都不清楚電動車碰撞到底有多大能量,我們也沒有太大把握,但總是要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可以想象得到,傳統汽車碰撞實驗是鐵皮與墻體之間的接觸,而本次的電動車碰撞則要將電池這一看不清、摸不透的“危險品”考慮進去。在實驗前的準備階段,現場工作人員為了考慮參觀媒體的安全,將觀看地點隔離在了約60米開外,而不是普通汽車碰撞實驗中設立的僅40米隔離帶。
當然,長安汽車進行此次碰撞實驗,并非是“盲人摸象”般地去做,而是事先經過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據趙會博士透露,在實驗之前長安汽車研發人員經過了大量的CAE模擬實驗,演示過多次電動車碰撞實驗過程。他所帶領的碰撞安全技術團隊,每天都要召開例會對碰撞結果進行研究和總結。這些工作為長安E30的“帶電碰撞”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由于電動車的不確定性,在全球汽車行業中電動汽車的安全問題飽受爭議,使得這一新興產業的發展腳步一直停滯不前。盡管在電動車領域中誕生了如豐田普銳斯、雪佛蘭Volt等量產車型,但國內自主品牌車企卻始終不敢踏入這一“禁區”。
筆者認為,作為技術密集型的汽車產業,本來就需要無數的試驗去積累科技成果。長安汽車此次的科研探索,可以說為國內制定電動車標準數據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藍本。正如魯迅先生所說:“世界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沒有長安的第一次,也沒有中國電動車行業的第一次。長安汽車“帶電碰撞”的勇氣值得欽佩。
在未知科技領域探索的勇氣,正是源于長安汽車一直所倡導的自主創新的勇氣。從國內第一款新能源車的推出,到第一輛增程式Plug-In發動機點火成功;從新能源汽車銷量國內第一,到成為國內新能源汽車“運行區域最廣、示范運行行業最多、示范運行數量最大”的企業,再到此次E30純電動汽車的五星碰撞,長安汽車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標桿企業。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