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6vcb1"><tfoot id="6vcb1"><output id="6vcb1"></output></tfoot></abbr>

<style id="6vcb1"><u id="6vcb1"><thead id="6vcb1"></thead></u></style>

<sup id="6vcb1"></sup>
  • 您現在的位置:汽車動態 / 廠商動態
    領先一步--上海大眾續約繪出中國汽車未來之路

    出處:pcauto
    責任編輯:bear

    [02-5-13 9:27] 作者:非常汽車網


      最近一段時間,上海大眾合資合同的修改和延長續約引起了業內外人士的廣泛關注。其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視,原因不外乎三個:第一,許多人想了解,新合同修改了哪些方面,為什么要修改?第二,到2009年合同期才滿,為何要提前8年就續約?第三,上海大眾續約不僅僅是其一家的事,它的成立,曾開創了中國現代轎車工業發展的新紀元,那它的續約,又將給中國汽車業帶來什么?

      這些問題都是業界十分關注的話題。

      大家知道,上海大眾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首家與國外汽車公司進行合作生產轎車的合資企業。自1981年成立至今,營運效益良好,企業成長健康,穩步發展,一直位居中國外商投資企業500強之首,也是中國轎車行業的“領頭羊”。從上海大眾18年所取得的業績來看,可以用“輝煌”兩字來概括。單從產量和產品來看,從當初年產3萬輛起步到目前年產24萬輛,產能提高了整整8倍;產品從單一的桑塔納,擴展到桑塔納2000、帕薩特B5和波羅4大系列;擁有3個整車廠和2個發動機廠。

      業內人士指出,上海大眾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關鍵是合營合同談得好,打下了穩步發展的基礎。用知情人士的話說,合同簽訂之后,雙方幾乎都沒有因不愉快的事再去翻過這份合同,大家都嚴格地按合同章程執行。這說明上海大眾成功從某種角度來看,是合資合同談判的成功。那么,現在為何要重新修改,又要提前續約?

      在中國合作生產汽車是長期戰略

      中德雙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都明確表示,這主要是基于產品規劃和合資企業長遠發展戰略的考慮。首先,目前上海大眾的產品規劃已考慮到2010年之后跨十年的計劃,而原合同期是到2009年為止(25年合同期),顯然,這會影響到企業的發展和計劃制訂,中外雙方已意識到這個問題不解決,將是影響上海大發展的瓶頸。

      其次,上海大眾原合同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沖破觀念阻力,在“以市場換技術”的思路指導下簽訂的,當初的想法是通過實現國產化,替代進口,以“出口導向型”來發展中國的轎車工業。這些都帶有較濃的計劃經濟色彩。另外,當時的市場定位基本上是以公款消費為主,根本沒有考慮到私人消費的需求。不言而喻,合同中的有些條款已經不合時宜,或沒有實際意義,修改是必然的。敏感人士已經注意到,在中方的新聞稿里,對新合同有了“重述”一詞。據解釋,這是針對原合同的部分條款結合現在的新形勢變化,作了重新描述,以避免外界的誤解。其實,原合同的框架經過長達18年時間的檢驗,證明這是上海大眾成長中的重要基石已不容置疑,現在回過來看,這是一項很重要的成果。

      再有,這份新合同是延長20年的續約,對中外雙方來說都是一顆“定心丸”,表明雙方的合作又得到了新的發展,特別是外方并沒有將側重點由“本土化”生產調整為向中國大批量出口汽車,而是進一步堅定了“本土化”的信心。同時,人們在這里也可以看出跨國汽車公司在中國加入WTO后將如何調整新的在華戰略,從這份合同看,在中國合作生產汽車是其長期的發展戰略。

      外方要控股的傳言不攻自破

      中國加入WTO以后,中國汽車業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最為突出的是外國汽車公司在對華戰略調整中首先碰到了在華合資企業中的股權問題。眾所周知,股權之爭是合資企業中在新形勢下遇到的最頭痛的事。所以,在此背景下,上海大眾新合同的談判成了業內關注的焦點就不覺得奇怪了。但事實上,上海大眾新合同的續約至少證明了一些人的擔憂是多余的,結出的碩果是令人鼓舞的。

      業內人士已注意到,新合同的中外雙方合資比例保持不變,說明中外雙方都充分肯定并積極遵守原合同的框架協議,排除了外方要控股的說法,體現了相互信任和合作精神。另外,新合同中注冊資本又增加了17億元人民幣,著重強調了合資企業新技術和新產品的開發能力,反映了中外雙方在長期合作發展中急于提高國際競爭能力的迫切性,這也是這份新合同的含金量所在。

      用觀察人士的話說,這對上海大眾今后的發展有了技術后援,對提高核心競爭力作了保證,對德國大眾來說,在華的基礎更加得到了穩固,拿出了看家本領來開拓中國的疆場。

      早在去年,德國大眾就向外界透露,要在中國未來五年中,投資120億元人民幣,重點開發中小型轎車,整合中國零部件配套企業進入德國大眾全球采購系統,制訂了銷售45萬輛的目標。客觀分析,這些戰略舉措,對中外雙方都是一種雙贏,有利于中國汽車業的發展。這是所有競爭對手都能掂出分量的信息。

      國產化不能簡單地放棄

      總結上海大眾的成功經驗,有人把它歸結為4大因素,即中外雙方的精誠合作、高度的國產化、高質量的產品和高素質的員工。歷史已經作出評價,上海大眾若沒有合作精神不可能走到今天。

      了解汽車業的人都知道,與上海同時成立的汽車合資企業,有的已經消亡了,有的正在艱難地掙扎著,唯獨上海大眾在齊心協力闊步向前,始終走在同行業的前面。

      中國加入WTO后,不少人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開始對堅持國產化產生動搖。新合同雖然按照中國加入WTO的有關條款,不再使用國產化的概念,原有的條款取消。但新的條款最終明確,在質量、服務、技術、價格同等條件下,挑選供應商優先考慮合資企業當地供應商,這反而擴大了“本土化”的力度。

      中外雙方對此解釋非常簡單,“沒有國產化也就沒有了企業的生命”,表明了一種自信和眼光。這已是被實踐所證明了的一條成功經驗。如今,桑塔納轎車93%的零部件都是在國內采購的,上海大眾龐大的零部件供應體系不僅支撐了自己,而且已成為中國轎車工業的重要基礎之一。上海大眾的成功就是國產化的成功,試問,這樣的經驗誰會丟棄?沒有國產化哪有今天汽車業的發展?

      衡量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它的品牌和技術。近年來,上海大眾的品牌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名牌。不管怎么看,“桑塔納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廣告語可以讓人信服。其關鍵是在全國有健全的售后服務網絡體系。有人作過比較,買桑車修理配件成本最低,這幾乎成了一種競爭力。在綜合競爭力=產品+附加值+服務的評比中,上海大眾似乎都占了先。以帕薩特B5和波羅為例,優勢突出,市場表現不俗。

      由此不難看出,近年來德國大眾投入中國的新車型的作用功不可沒,都是“優質優生”的強壯小子。對此,他們曾明確表明自己的營銷戰略是,在中國生產的車型要與全球技術同步的先進產品,要有競爭力,并符合國際標準的供應體系和有發展能力的營銷網絡。

      形成開發能力將是必然選擇

      沒有自主開發能力一直是中國汽車企業乃至整個汽車工業的“軟肋”,企業沒有開發能力最終也就不可能形成核心競爭力。

      在這次續約中,可以看到,開發條款正式寫入了經營范圍,明確提出“提升上海大眾的產品開發能力”。據知情人士講,一步達到自主開發不可能,但可以搞聯合開發,從中低端產品做起,達到德國大眾在海外公司的水平,像西亞特、斯柯達那樣。不僅開發整車,還要開發零部件。這樣,上海大眾就有了源源不斷的適應中國市場的產品。

      以前,我們總是以“領先一步”來褒獎上海大眾的先發效應,或贊賞它的滾動發展模式。而現在,上海大眾在這一領域又“領先一步”了。

      目前,上海大眾正在為此做出努力,一個投資15億元的技術中心已初具規模,國內設施最先進的轎車試車場正在抓緊建設,40位跨世紀的技術開發型人才分批在德國大眾核心技術部門進行培訓。懂行的人看到,上海大眾近年來在埋頭練內功,蓄勢待發。在很短的時間內先后推出的帕薩特系列產品和波羅新產品,開發能力彰顯實力,露出崢嶸。

      上海大眾的續約,是中國加入WTO后第一個續簽的汽車合資企業的合同,它為近兩年關于加入WTO后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模式的爭論暫時畫上了一個句號。如果原合同的重大意義在于開創了中國轎車工業的新紀元,那么今天的新合同則是中國轎車工業發展中新的里程碑。

    [1]



    相關文章:

    汽車搜索
    欄目焦點
    一级a做免费大全在线观看_国产三级精品三级男人的天堂_欧美激情二区在线播放_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中出
    <abbr id="6vcb1"><tfoot id="6vcb1"><output id="6vcb1"></output></tfoot></abbr>

    <style id="6vcb1"><u id="6vcb1"><thead id="6vcb1"></thead></u></style>

    <sup id="6vcb1"></sup>
  • 亚洲综合在线区尤物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二区 | 婷婷激情综合五月 | 在线国产亚洲91 | 亚洲日韩国产综合 | 亚洲激情中文在线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