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手工造車 百公里加速僅5.2秒!
隨著一陣低聲的轟鳴,一輛簡陋的方程式賽車和一輛寶馬新3系同時沖出起跑線。在起步的剎那,寶馬3系以試車手專業的起步曾一度領先,但很快便被輪胎冒著白煙的小賽車超過。在這段總長不到200米的直線賽道上,小賽車沖過終點的時候,把油門踩到底的寶馬3系甩在了身后30米開外的地方。
這輛簡陋的方程式賽車不是來自世界知名汽車廠家的F1,而是北京理工大學車輛工程系的同學們在學校車間里“手工打造”出來的第一輛方程式賽車。目前,這輛車已經啟程運往上海,并將參加11月16日在上海舉行的首屆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
(即將出征上海,參加首屆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的車隊隊員們。)
雖然貼及地面的車身和飛機頭般的夸張外形,無不訴說的這輛車的賽車血統,但仔細看看它裸露的車架和花花綠綠的電線,以及造型顏色夸張的空濾和碩大的摩托車用排氣筒——簡陋的車身、并不精致的做工,怎么看也不像是名聲顯赫的F1賽車。然而,就是這輛價值8萬元人民幣、僅有一個氣缸、493CC排量的小賽車,卻能達到0-100公里加速僅5.2秒的澎湃動力。這里面,飽含著車隊20多名同學們共同的智慧和汗水。
為了體現比賽的公平性,首屆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的參賽車輛均要使用大賽組委會提供的發動機。為了提升車輛動力性,車隊的隊員們通過反復實驗,克服重重困難,終于成功地把配備化油器的發動機改為了馬力強勁的電噴發動機,將動力性提升了30%左右。
訓練不言艱苦 車手靠卡丁車比賽決出
目前,車隊中共4名車手,首席車手董路寧是車輛工程系大四年級的學生。其實,成為一名賽手是每個對汽車有著瘋狂熱愛的學子們同樣的愿望,然而,為了保證比賽成績,也為了給這輛凝結著全體隊員心血的結晶找一個最好的駕駛員,首席車手的選拔就以一場極為正規的卡丁車比賽見了分曉。最終,董路寧以嫻熟的駕駛技巧勝出,從此開始了與這輛賽車形影不離的日子。
在領隊老師的批準下,記者也有幸坐進駕駛艙里感受了一把。與其說是駕駛艙,倒不如說是一個大箱子更為貼切。硬硬的碳纖維材料座椅沒有絲毫舒適性可言;不帶助力的方向盤沒把子力氣擰不動。據同學們說,這輛車的最高時速達到過130km/h,不是速度上不去了,是車手們不敢再往下踩了。“畢竟是坐在沒有任何保護裝置的開放式車艙里,而且,這么低的車身和底盤,傳遞的路感不是一般駕駛者敢于承受的。”另一位車手孫博說。
其實,除了速度,比賽中還有很多項目是要考驗車輛的操控性及燃油經濟性的。為此,車手們必須在塑料椎筒碼成的“8字”道內多次練習、反復調試。雖然訓練時間緊任務重,但董路寧和他的同伴們認為,能駕駛著自己親手制造出來的車輛在路上飛馳,那種感覺,多辛苦都不覺得了。
渴望尋求技術突破 有夢想才有堅持
北京理工大學方程式賽車(Formula SAE)車隊領隊徐彬說,學汽車制造的學生,每個人心中都有一輛夢想之車的影子,但是,要想把這個虛幻的夢想通過上千個零件一點點做出來,讓它能行駛、能轉彎、甚至能飄移,一點也不像設想的那么簡單。從反復修改圖紙,到在電腦中進行三維建模,再到伴著金屬磨擦的火花親手切割每一個部件并進行組裝,徐彬說,“現在看著這輛車,你可以指著很多地方說,這里或那里還不滿意,但是,最初的時候,我們的難度就像要在水中砌出一座沙堡那樣。”
盡管沒有大筆的贊助費,沒有專業技術人員的點撥,北理工大學的第一輛方程式賽車還是展翅出征了。幾天后,它將載著每一位在400多個日日夜夜付出汗水和心血的“小工程師”們的夢想,在上海國際賽車場卡丁車賽道上馳騁。
附:FSAE賽事簡介
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簡稱“中國FSAE”)是一項由高等院校汽車工程或汽車相關專業在校學生組隊參加的汽車設計與制造比賽。
各參賽車隊按照賽事規則和賽車制造標準,在一年的時間內自行設計和制造出一輛在加速、制動、操控性等方面具有優異表現的小型單人座休閑賽車,能夠成功完成全部或部分賽事環節的比賽。
(太平洋汽車網 記者/王溪)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