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造微車見長的哈飛汽車,也在上海車展上亮出了秘密武器——“賽豹”
概念跑車,從外觀上看,“賽豹”未來感十足、線條流暢,與國際名車相比毫不遜色。
提起自主開發,就不能不提擁有“紅旗”、“解放”兩個著名品牌的第一汽車集團。對于自主開發,一汽集團副總經理安德武的反應是“心急如焚”,他表示,自主開發這條路會很艱苦,一汽已經走了50年,相信有了量的支撐,有了與國外合作的基礎,這條一汽已經認準的道路,一定能走下去。此前,上汽集團也宣布,在2007年,使自主品牌汽車產量達到5萬輛。
與上述企業相比,合資企業的自主開發可謂“在路上”。跨國公司的技術封鎖向來是中方的難言之隱。雖然每款成熟的國外車型來到中國市場,都會做相應的適應性開發和改進,這些開發里面都有中方的參與,但還是沒有解決“以我為主”的問題。一汽大眾公司總經理秦煥明曾坦言,目前一汽大眾還不具備自主開發的能力,但在車身改進、某些動力總成的匹配、售后服務的分析上都做了很多扎實的工作,除此之外,一汽大眾還選派了20名工作經驗豐富、學歷高的工作人員赴德國大眾公司進行全方位學習。“未來若干年內我們會具備開發一定車型的能力”,秦煥明表示。
作為通用汽車與上汽合資組建的國內首家合資汽車設計中心——泛亞汽車技術中心,也在車展上展出了一款由中國人設計、為中國人設計的概念車——“鯤鵬”,為中國的自主設計開發提供了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模板”。
品牌與企業誰是誰非
想在車展上看奧迪嗎?有三個展臺可以去:第一汽車、大眾展臺、奧迪展臺。剛上市不久的馬自達6,既能在第一汽車龐大的陣容中找到,也可以在第一次亮相的馬自達家族中看到。
一款車展幾家是本屆車展的鮮明特色。國產奧迪A6屬于奧迪還是大眾公司,還是它的制造商一汽大眾?對于這些混血兒的歸屬,到底應該以品牌還是以企業為準?這個問題恰恰反映了我國汽車業的現狀:本土生產的大多不是自己的品牌,如果以品牌凝聚展品,我們的生產企業將面臨無米之炊的尷尬;如果以制造者為理由集中,車上分明還是人家的品牌。
在此次上海車展上,一汽集團打破了以品牌為主線的組合方式,將“一汽集團”的整體概念突出出來,拋棄了原來的“國字頭”,第一次打出了“第一汽車”的概念。在去年一連串的兼并、重組之后,三大集團的布局已經基本完成,接下來要做的,就是以全球視野和國際化的思路融入全球競爭與合作中去,從一汽集團的表現來看,本次車展將是中國汽車企業叫板世界的起點。
[上一頁]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