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汽車工業在高關稅和配額制的保護下獲得了超額利潤,從積極的意義上看,增強了汽車廠家的自我積累和滾動發展的能力,為今后的降價競爭打下基礎。從消極的方面看,一是損害了中國消費者的利益;二是參與合資的跨國公司從零部件和整車的銷售中獲得更大的利益;三是那些沒有經濟合理性的雜牌小型汽車廠家也能獲得利潤,難以將其淘汰出局,加劇了汽車工業資源配置中散、亂、低的局面,實際上是保護了落后企業,分割了大企業的市場,使大企業的生產能力得不到充分發揮。
因此,價格戰是淘汰落后企業、形成競爭的合理市場結構最有效的辦法。然而,汽車廠商又不希望打價格戰,因為維持目前的格局,各個層次的汽車廠家都有利可圖,而且大企業集團可以獲取更多的利潤。但是到2006年,我國汽車整車和零部件進口關稅將分別下降到25%和10%,汽車工業依靠高關稅和配額保護的局面基本結束,將進一步逼迫國內生產的汽車降價。如何應對2005年之前的挑戰,是每一個汽車制造企業必須面對的問題。
在大好的形勢下,汽車產業面臨一系列問題的挑戰,如果不能積極地面對這個挑戰,汽車工業重走彎路也不無可能。
汽車產業面臨5大挑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部部長 劉世錦
第一, 城市結構弱化的挑戰。人們原來以為大城市已經發展到頭了,但當汽車進入居民家庭后,就會看到大城市新的發展機遇期才剛剛開始。
第二, 來自能源問題的挑戰。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如何調整石油安全觀,形成有利于我國經濟社會長期穩定發展的石油安全保證制、供應機制,既是我國能源發展戰略的一個基本條件,也是汽車產業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第三, 來自汽車產業全球化分工體系的挑戰。現在汽車熱主要熱在整車組裝,而反映一個國家汽車制造能力將更多地體現在零部件的生產上。
第四, 來自重復性建設的挑戰。去年以來,汽車產業的高增長對汽車產業投資提供了強有力的刺激,許多地方出現了汽車投資熱。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是一種正常的反應,不正常的是,在我國現有的體制下,部分投資是由地方政府進行的。在尚不完善的市場環境中,一定要把行政性的重復建設和市場性的重復建設區別開來。
第五, 來自于政府對汽車產業管理方面的轉變。但是我們看到政府管理方式的改變仍然是局部的,改革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汽車產業是對國民經濟發展有重要作用的產業。但是對企業管理來說,最重要的是要明確汽車產業是金融性的產業。(北京晨報)
詳情請關注太平洋汽車網:http://www.zhiyoubaobao.com
長春汽車博覽會專題網址:http://www.zhiyoubaobao.com/news/ztxw/changchuncz_20030624/index.html
[上一頁] [1][2]
![](/images/art_but.gif)
![](/images/b12-1.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