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2004年,汽車廠家頻繁的降價促銷行為似乎已經成為某種行業慣例,車型銷路不好就以降價開路。但消費者對車市頻頻降價的反應,從最初的興奮狀態,慢慢變為對車價變化的“審美疲勞”,不僅無動于衷,反而加劇了人們持幣待購的心理期待。在新的一年里,車價的調整能否繼續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增加廠家的銷售業績,不但汽車
廠商心里存在疑問,也引起不少汽車業界人士的關注。春節臨近,作為業內的“保留節日”,一些主流廠家開始了又一輪降價。
東風日產蓄勢待發
1月18日,東風
日產在
北京宣布,新款
陽光在全國150多家專營店同步上市,同時旗下的
藍鳥車型全面調整價格,最高降幅達3.4萬元。
藍鳥的價格調整,是回應
東風日產在去年年底宣布的降價補償承諾。降價后的藍鳥車型,最低售價為15.88萬元。
“我們通過履行降價補償的承諾,保證廣大用戶的利益,也希望將價格調整到消費者的預期值,讓更多的人認識我們的產品,通過他們的購買來推動市場的發展。”在問到為何要進行降價行動時,東風
日產副總經理任勇回答道。
去年車價的下降,許多廠商都沒有獲得預期的銷量,但也同時讓車市冷靜下來。
“選擇在元旦和春節兩大假期之間推出新車和調整價格,主要是注意到消費者們積蓄的購買力已經開始釋放。另外,無論是廠商還是消費者,都看到現在的車市經過去年的數次降價,已經到了一個相對理性的時期,再加上臨近春節過年這樣的購車旺季,因此該出手時就出手。”東風日產發言人鄭愛國認為,消費者對車價已經開始有理性認識,不會一味地繼續再等待降價,因為目前的總體車價已經趨于合理。
受去年國內市場整體下滑的影響,東風日產在2004年的汽車銷售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主要原因在于東風日產目前車型體系偏高端,產品線集中在2.0
排量以上的區域,因此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大受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