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持續低迷的中國汽車市場給了所有汽車行業參與者一劑清醒劑,其中,更是給興建
4S店狂潮當頭一棒,據了解,2004年除少數暢銷車型4S店生意依然紅火外,多數4S店日子都不好過,不可否認,在去年我國整體車市持續低迷的情況下,汽車4S店出現了嚴峻的挑戰,昔日只要建4S店就盈利的神話就此破滅。
然而,一方面,確實有很多4S店在生存邊緣苦苦地掙扎,甚至倒閉,但另一方面,一些
廠商的4S店卻一片紅火。面對汽車4S店演繹的冰火兩重天,是否就意味著發展多年的4S店模式和方向出現一些問題?
經營僵化是罪魁禍首?
所謂4S店,是指集整車銷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后服務(service)、信息反饋(survey)四位一體的汽車銷售模式。
1998年
廣本、
上海通用別克、
奧迪等率先在我國建立品牌專賣店以來,這一形式大受制造商的青睞。隨后,大大小小的制造商紛紛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專賣店,短短5年時間內,品牌專賣店已遍布全國各城市,數量遠遠超過有形市場。據統計,目前僅
北京地區在工商局注冊的
經銷商就有2092家,有400家注冊資產達到1000萬元以上。
4S店可以說是汽車市場激烈競爭下的產物。隨著用戶消費心理的不斷成熟,用戶需求日益多樣化,對產品、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趨于嚴格,原有的代理銷售體制已不能適應市場與用戶的需求。
4S店的出現,恰好能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它可以提供裝備精良、整潔干凈的維修區、
現代化的設備和服務管理、
高度職業化的氣氛、良好的服務設施、充足的零配件供應、迅速及時的跟蹤服務體系等。通過4S店的服務,可以讓用戶對品牌產生信賴感和忠誠度,從而擴大汽車的銷售量。
但盲目的一擁而上,一味講究高檔,動輒上千萬的投入,也使4S店的生存越來越成問題。“當車市繁榮時,一切問題都可以被掩蓋;一旦車市不景氣,問題就迅速地暴露出來。”
2004年,集各種矛盾、壓力于一身的4S店運轉顯露疲態,有的甚至倒閉歇業。根據記者的采訪,目前國內4S店除
北京現代、
寶馬、
本田和
上海通用、
上海大眾、
一汽、東風等幾個暢銷品牌還可以保證有利可圖外,其他絕大部分產品的4S店正在遭遇成長的煩惱。
究其原因,“我認為不是4S店出問題了,而是4S店僵化了。”
一汽車市場專家如是評價說。
4S店標準不是硬性的標準,而更是一個彈性的原則。4S店是不是一定要新建,可否對已有的設施進行改造?4S店面積是不是可以根據不同地區進行縮小或擴大,投資規模是不是可以根據地區的銷售量來制定?是不是所有的產品都要采用4S店的形式?這些問題都在對現行的4S店制度提出了疑問。
“在建4S店的狂潮中,暢銷品牌店轟轟烈烈,給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利潤,而平銷產品店則艱難度日,隨著競爭的激烈,一些盲目建起的4S店將慘遭淘汰。對于有些剛剛上市的新車型,如果其產品壽命、銷售數量不足以支撐一個4S店的發展,那么這樣的4S店建成之日,就是虧損之時。”關于4S的各種言論可謂一針見血。
2005年洗牌進一步彰顯
當汽車市場的所有矛盾都集中到4S店上時,問題的根源其實并不在4S店上,而在于廠商和經銷商對4S店的理解步入了一個誤區。一些前期進入并經營良好的
寶馬、
本田等4S店,以及后起之秀
北京現代4S店的一騎絕塵,充分說明4S店模式沒有問題。錯的是一些廠商和經銷商的思維僵化。
2005年由于全球經濟增長減速與中國宏觀經濟調控,中國汽車廠商將經歷更嚴峻的考驗。相關機構預測,2005年汽車市場總量的增長速度,仍將持續去年的狀況,穩中有升但升幅不大。預測增長將低于2004年17%左右的水平,下降到15%左右,甚至也不排除降低到10%左右的可能。
而一些國外機構估計更低,美國摩跟大通公司估計,中國明年的轎車銷售量可能只會增加3%。在這種條件下,汽車市場將進一步洗牌,相應地,4S店也必將出現新的分水嶺,4S店的內涵也將發生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