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眾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已由當年的80%降至如今的25%左右。4月11日,有20年歷史的上海大眾和具有百年歷史的斯柯達在捷克簽署合作協議,上海大眾將生產斯柯達品牌轎車。隨著斯柯達的引進,德國大眾、上汽集團以及他們的合資企業———上海大眾競爭的新戰略浮出水面
斯柯達速派
世界五個百年老廠之一
斯柯達公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94年,是世界五個最早的轎車生產廠之一。其生產的豪華車曾經與勞斯萊斯比肩,深得達官貴人、政商名流追捧,創造了斯柯達品牌的第一次輝煌,斯柯達品牌下平民化的三大車型———速派、歐雅和法比亞深受消費者歡迎,鑄造了其另一個輝煌。
20世紀20-30年代,斯柯達生產的高檔豪華轎車在世界汽車工業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1924年,斯柯達生產豪華車型HispanoSuiza,這款極盡奢華車堪稱當時世界上最貴的汽車,它的底盤價格甚至比當時的勞斯萊斯還貴。1926年春天,第一輛HispanoSuiza獻給捷克斯洛伐克第一任總統馬薩里克。1929年,斯柯達860代替了HispanoSuiza,是斯柯達歷史上最有代表性的車型。體形龐大,做工精細,直列8缸3.88升排量的汽車成為明星、富豪和政要的垂涎之物。
1989年后,隨著捷克經濟體制的改革,經過多次股權變更,斯柯達成為大眾的全資子公司。從此,斯柯達借助大眾的技術優勢和管理經驗,使旗下各品牌重樹高品質和個性化形象,質量和市場推廣方面得到長足進步,成為世界暢銷車。
引進斯柯達,意欲何為
德國大眾用其睿智、嚴謹的大腦,領先日本汽車企業占得中國的先機,在中國汽車市場上創造了極大的輝煌。“擁有桑塔納,走遍全天下”的廣告家喻戶曉,成就了桑塔納20多年的輝煌,曾幾何時,德國大眾在中國市場的份額達到80%,但其后每況愈下,以至于現在市場份額下降到只占25%左右。
上海大眾擁有大眾品牌旗下的帕薩特、桑塔納、波羅、高爾和途安多功能轎車,形成了高中低產品的全覆蓋。上海大眾的下滑也就在引進帕薩特B5達到巔峰之后,市場狀況逐漸被競爭對手蠶食。下滑的過程中進行過多次新車型的引進和技術開發與升級,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上海大眾要想繼續發展面臨著缺乏富有競爭力后續車型的窘境。一度供不應求的帕薩特車型的新款———帕薩特B6將移師一汽大眾生產,上海大眾面臨著帕薩特品牌的深入推廣難題,POLO車型沒有達到預期的理想,不可否認,POLO有著較高的技術含量,并沒有受廣大消費者的認可,隨著競爭車型的加入,其市場急劇下滑,上海大眾一位高層曾透露:“中國市場需要的是簡單的大型車,而不是像POLO那樣復雜的小型車。”德國大眾和上海大眾希望通過引進斯柯達重新獲得20年的輝煌。
大眾和上汽、一汽的兩個合資廠一直各自獨立運作,被認為是國外汽車集團在中國市場“一拖二”的典型。雖然德國大眾早已有心將一汽大眾和上海大眾和二為一,但因為一汽集團和上汽集團位居國內汽車行業前兩位,大眾整合一汽大眾和上海大眾的理想幾乎不可能實現。此番將帕薩特B6移師一汽大眾,大眾公司也急需要一個有力的產品平衡上海大眾,斯柯達擔當了此一角色。
無論如何,斯柯達是上海大眾一個不錯的選擇,同時,上海大眾正面臨著一個嚴峻的轉型期,引進斯柯達能否取得成功,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