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汽車上半年的數據統計并不看好,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趙福全的心情。作為華晨主管產品研發的副總裁,同時也是整個研發部門惟一的海歸,趙福全掌握著華晨產品未來的走向。上周,在趙福全的辦公室里,本報記者對其進行了采訪。
新車開發不少于30個月
在國內自主汽車企業中,打造各自的研發中心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從最早的奇瑞、吉利研究所到現在的華晨,自主品牌企業希望通過自主研發來尋求產品上的突破。但趙福全并不這樣認為,目前國內的自主研發產品都符合科學開發規律。
“中外汽車開發更多的是‘大方向’的區別。國外20—24個月開發一款新車很難,但這種開發速度在國內卻不在少數,甚至時間更短。”這位曾經擔任過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技術中心研究總監的“底特律”人這樣描述國內目前的開發現狀。趙福全說,華晨決定走正向開發,速度是要慢一點,但自主品牌要“送精品”。
趙福全的話解釋了為何同為自主品牌,但華晨在新車開發方面的速度不及其他企業的原因。趙福全稱,華晨汽車一款全新的產品,從概念到最后投產至少需要30多個月的時間。但改款車型會短些,比如尊馳,只需要14個月,其他的開發項目如動力總成可能10個月就夠了,但這都是嚴格按照產品科學地研發周期來進行的。
在趙福全的辦公室,記者看到兩張詳細的研發周期表,上面顯示出自主產品開發遵循:概念—設計—驗證—生產啟動的步驟。趙福全在向記者解釋這張表格時說,目前國內普遍認為產品開發只是研發部門的事,但實際上應該是生產、營銷部門的集體聯動。
自主研發是基礎
據了解,目前華晨的研發部門有500多人,此外在上海還有一個設計公司,有50多人,趙福全表示馬上還要再引進70多人。而這當中只有趙福全一人是“海歸”,這和其他自主品牌大舉引進海歸截然不同。
趙福全并不認為華晨在自主研發方面會遇到硬件方面的問題。他表示,華晨在研發方面遇到的各種問題都可以解決。首先是資金問題,這一部分靠企業贏利,一部分也可以借貸,通過向銀行貸款或其他籌資渠道來解決;有了資金以后設備都可以購買。投20個億,馬上就可以把設備拖回來。目前華晨正在建設一個新的研發中心,占地2萬平方米,一期投資為2.7個億。
趙福全認為自主研發、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三者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
他解釋說,自主品牌可以沒有自主知識產權。而有自主知識產權也不一定能發揮效用,在三者中,自主研發才是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基礎。
“有自主研發是短痛,沒有自主研發則是長痛。”但他認為,目前國內普遍對自主研發的漠視或者投機行為“是一種行業問題,而不是企業問題”。
但趙福全反對將行業未來押在企業身上的做法。他認為國內政策應對所有自主品牌企業采取一視同仁的支持,重點支持個別企業的做法將增大自主品牌未來發展的風險。
中國目前連汽車大國都稱不上,更不用說汽車強國了。而汽車大國只是汽車強國的一個附屬品。做強需要的是一批企業,而不只是個別甚至一家企業。
三年內將推8款產品
在趙福全辦公室里的產品規劃表上,記者看到了華晨新車的規劃方案。在尊馳之后,有M2、M3和H1三項產品開發計劃。趙福全向記者透露,其中M3是一款兩門跑車,M4是華晨在未來最重要的一個生產平臺,該生產平臺總共將出產8款新車,而且都是面向家庭的經濟型車。此外,H1為海獅的下一代產品。此外,9月開始推出金杯海獅柴油車,而M2俊捷將在今年年底正式推出,這是一款主打家用的中級車。
產品外觀的統一性也被趙福全所看中:在設計上所有產品都要有“中”字的隔柵。趙福全認為,僅一個“中”就要有上千種寫法,這些都將給華晨在產品設計上以靈感。在產品規劃上,目前華晨仍只能說是“單騎救主”。
趙福全坦言,目前的產品線還較為單薄。但目前的困境主要是兩三年前所做的規劃不夠,此外,人士方面的一系列問題也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發展。趙福全告訴記者,后續的產品規劃總共還需要三年時間。“三年之后還有這樣的問題那就是我的問題。”趙福全顯得信心十足。
趙福全還介紹了華晨的品牌戰略,他表示,未來中華下面還會有很多子品牌,這些品牌將形成一個從低到高的產品體系,但華晨由高到低的品牌策略將為其未來發展創造價值。
“無論如何,在自主品牌中華晨的產品還是要比別人高一個檔次。”趙福全說。
趙福全簡歷
1992年3月在日本廣島大學獲博士學位。1993年7月至1994年4月在英國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任研究員。1996年4月在Wayne州立大學任助理教授。1998年9月在美國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任工程專家,從事發動機研發工作,1999年9月任該公司發動機技術高級專家,負責汽車動力總成開發研究。2004年4月回國工作,擔任沈陽華晨金杯汽車公司副總裁兼研發中心總經理,全面負責華晨公司技術開發工作,同時兼任上海漢風汽車設計公司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