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已經經歷了數次人事變動,但南京菲亞特此次將總經理和商務部負責人同時撤換的舉動在其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8月24日,南京菲亞特發布一則簡短消息稱,2002年加入南京菲亞特董事會的意方代表馬思博出任公司總經理一職。
人事調整的背后,是中意雙方面對現實,相互博弈妥協的結果。但是服下這劑猛藥之后,南京菲亞特的沉疴如果還不能消除的話,下一步又該怎么辦?
猛藥治病
據南汽一位高層透露,8月22日,南京菲亞特現任總經理蘇同昌已經內部離職,來自菲亞特總部的意大利人馬思博(菲亞特品牌國際協調部長)接任了蘇的工作;同時,其商務部總經理再次更迭,作為意方代表的葉良俠離職,由現任常務副總經理景伯青全權接手。
人事變動源于南京菲亞特不佳的經營業績。坊間盛傳,去年南京菲亞特虧損了3個億,而今年前幾個月公司仍平均每月虧損3000萬元,導致外方對合資公司經營業績極為不滿。而在業績不佳和中外雙方高層矛盾的雙重壓力下,合資公司人事變動再次上演。
“意方根本不懂中國市場,還很死板地堅持己見。”這就是外界聽到最多的南京菲亞特中方管理人員對其合作伙伴的評價。“當初意方決定將多寶拿到南京來生產,2003年開始啟動,但是投入2億多元、生產線都準備好后,他們又決定不干了。我們根本沒有辦法和他們溝通。”南京菲亞特另一位中方領導表示。
“意方的做法確實讓外界難以理解。”一位在南京當地工作的汽車業內人士表示:“以前菲亞特中方代表恰巴在中國呆了兩年,和中方溝通還不錯,現在意方換了米瑞斯,雙方只好從新磨合。”
從營銷策略看,意方一直著重強調品牌戰略,而中方則是強調價格戰略。意方認為降價將使菲亞特品牌受損,同時減少了股東利益。當初意方正是對孫勇的大刀闊斧降價極為不滿,所以換來了意方代表主管銷售。但是葉良俠的到來未能力挽狂瀾,證明南京菲亞特所面臨已不僅僅是營銷問題。
于是以人事變動為先,一時間南京菲亞特最近有關增資、引進新的生產平臺等說法風起云涌:合資雙方將增資8億元;南京菲亞特將引進新的180平臺;在未來三年內推出5款新車。但這些傳言可能要有待意方總經理上任才能水落石出。
前途難卜
“現在由意方擔任總經理對南京菲亞特來說倒不失為一種福音:以前中方擔任總經理時,求著意方投放新車型,意方擔任總經理后新車型方面就不用操心了,接下來將有‘311’投放市場。而銷售經理由中方擔任,也很適合,畢竟中方更懂得市場。雙方可以取長補短。”南汽一位高層表示。其實,兩個關鍵管理高層人事的變動正是雙方博弈妥協的結果。
“不換思路就換人”,南汽集團在更換新董事長后,各方都期望“新人帶來新氣象”,當地政府也不斷督促南汽集團及下屬子公司進行改革。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南京菲亞特總經理人事變動是由當地最高部門親自拍板的。同時,南汽集團董事長王浩良兼任南京菲亞特公司的董事長。
其實鑒于合資公司現狀,意方也在不斷調整著其中國策略。菲亞特汽車副總裁艾大偉Altavilla用了“反思”這個字眼來表達菲亞特對將來中國市場的態度,接下的問題是:目前的運營方式是否正確?能否在中國市場上尋找到本土化的高級人才?能否拿出適合中國消費者的新產品?
據說,為了扭轉南京菲亞特虧損局面,南京菲亞特副總經理博奈羅4月初從意大利回來后,為中方帶來三個供選擇方案:產品漲價、企業關門或者降本增效。最后南京菲亞特選擇了以降本增效為主的“藥方”。
從市場表現看,南京菲亞特在戰略定位上正做出調整。之前,南京菲亞特野心勃勃地稱要打造全系列轎車,投入巨額資金準備國產MPV“多寶”就是佐證。但是今年它已經悄然將近兩年的戰略重點確定為“家轎之王”,重點出擊中國的家轎市場。
由于南京菲亞特產品進口件比較多,受歐元匯率影響導致成本居高不下,于是加速提高國產化率,用國產件取代進口件就成為企業改革的要務。
但是,業內質疑南京菲亞特這種改革方式只能幫助企業渡過眼前難關,“南京菲亞特所面臨的難題是產品定位問題:它現在還難以做到迅速按照市場需求來更改自己的產品組合,更無法做到按市場需求推出新產品。而這并不是更換一兩個人就能解決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汽車咨詢師如是說。
相關鏈接
南京菲亞特的五次人事變動
2002年11月,南京菲亞特合資公司總經理茅曉鳴以“健康問題”突然宣布辭職,蘇同昌接任;
2004年2月,商務部總經理景伯青以身體原因暫時離職,原奇瑞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孫勇擔任總經理一職;
2004年12月,孫勇從商務部總經理職位上離開,意方代表葉良俠走馬上任;
2005年5月,景伯青再度出山,出任南京菲亞特商務部副總經理職務,同時傳出現任商務部總經理葉良俠休假;
2005年8月24日,南京菲亞特總經理蘇同昌離職,外方經理馬思博到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