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一汽大眾提供的選裝配件進行組合,國產奧迪目前有7800多款車可供消費者選擇。”一汽大眾銷售公司總經理李武這樣向記者介紹奧迪新啟動的“個性化訂單生產”。9月23日,首先實現國產的奧迪在嘗到甜頭后,再次充當了中國汽車市場的首吃螃蟹者———一汽大眾在長春宣布正式啟動“個性化訂單生產”。
7800款奧迪供選擇
9月23日下午,一汽大眾銷售公司總經理李武最后一個出現在一汽大眾總部3樓會議室,接受記者采訪。幾個小時前,一汽大眾在宣布3款國產奧迪下線的同時還宣布,正式啟動公司醞釀3年之久的“個性化訂單”生產銷售模式。
所謂個性化訂單生產,就是汽車生產企業按照消費者所選擇的配置進行生產、銷售。此前,歐美汽車生產企業已基本上實現了訂單生產,在中國內地市場也有汽車企業嘗試按訂單生產車型并銷售。只不過,“奧迪的訂單生產是完全個性化的訂單生產,生產模式與歐美等成熟市場的訂單生產完全一樣”。一汽大眾銷售公司負責奧迪品牌的副總經理張曉軍解釋道,此前國內其他廠家推出的訂單生產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訂單生產,因為它們只允許消費者在其推出的少數幾款車型內進行選擇。
據李武介紹,以一汽大眾生產的國產奧迪A6為例,共有7種不同動力的基本車型,在此基礎上,有數百個選裝配件可供購買者進行選擇。從理論上來說,如果按一汽大眾提供的選裝配件進行組合,國產奧迪目前有7800多款車可供消費者選擇。
李武表示,目前到國內的奧迪經銷網點訂購自己選擇配置的車,消費者大約會在13周內提到現車。
訂單生產節約成本
訂單生產模式的運作,一汽大眾早在3年前就開始了前期準備工作,并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我們克服了種種困難和阻力,來吃個性化訂單生產這只螃蟹。”一汽大眾總經理秦煥明說,3年來一汽大眾在零部件采購、物流、生產線方面都進行了重大調整。
張曉軍告訴記者,在啟動“個性化訂單生產”之前,曾有一名消費者提出給自己的奧迪車座椅升級為真皮座椅配置,結果“我們特意試驗了一次,整整花了8個月時間”。
9月23日,李武在長春宣布奧迪實行訂單生產的同時,一汽大眾銷售公司正對各銷售網點的銷售總監進行相關的前期培訓。
一汽大眾的合資方———德國奧迪同樣對一汽大眾此番啟動訂單生產寄予了厚望。在一汽大眾公布啟動訂單生產前的兩天,奧迪全球負責銷售的董事曾親臨北京奧迪兩家經銷店,考察訂單生產銷售的前期準備工作。
事實上,按照業內人士的分析,一汽大眾之所以大力推動訂單生產,除了一汽大眾所宣稱的“給消費者更多選擇”之外,更重要的是,訂單生產將大大緩解生產企業的現金壓力。根據一汽大眾公布的訂單產銷模式,一汽大眾在接到銷售網絡發出的訂單后,開始向上游的零部件生產商訂購零部件,然后在向銷售商交貨的同時收取銷售款。這意味著一汽大眾不再有庫存車帶來的現金流壓力,也不存在庫存零部件的壓力。對于需要大量現金流的生產企業一汽大眾來說,這無疑是節約成本的最佳方案。
奧迪挑戰消費觀念
實際上,實施訂單生產對一汽大眾來說就像一場豪賭。
目前全球訂單生產最有力的推動者是日本豐田汽車,在其最主要的市場日本和北美早就實現了完全的訂單生產。但即便是豐田汽車,目前并未在中國內地推出訂單生產,只是試驗性地將每款車推出幾種不同配置,接受消費者預訂。
這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中國內地消費者的消費觀念還普遍處于“付款后立即提車”的階段。國內車市上,消費者為了盡早提車而加價萬元的情況并不少見。李武也承認這一點:“小時候父親說要給我買雙鞋,我興奮得一夜都沒睡著。”
李武說,這種消費觀念對奧迪來說的確是一大挑戰。考慮到國內用戶的特點,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之一是,在啟動訂單生產的同時,公司還需要銷售推薦配置的車型。
但事實上,一汽大眾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為此建立新的物流平臺,肯定不會容許原有的產銷模式長期保留下去。“不生產沒有訂單的車,”一汽大眾IT部門王部長的說法印證了記者的推測,“只是現在沒有這么提,實際的目標就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