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拋出吉利發展三部曲:2005年吉利轎車產銷量達到30萬輛,2010年達100萬輛,2015年達200萬輛。
實際結果是,2005年吉利有望實現的銷售目標是14萬輛,不到當初計劃量的一半。不過吉利集團對于10年后年產200萬輛,占有世界市場4%的目標并沒有放棄,相反正在為此積極做著準備。10月20日,在杭州西博會車展吉利的發布會上,吉利集團常務副總裁楊健就這些問題進行了初步的說明,從產品結構、市場拓展等兩大方面描繪了吉利進軍年產200萬輛目標的“路線圖”。中高檔車將占40%~50%
2015年年產200萬臺,吉利拿什么產品去實現這個目標顯然是一個讓人非常感興趣的問題。吉利現有的產品主要集中在經濟型轎車這一市場層面。在2005年1~9月份吉利集團銷售汽車10.1343萬輛,以豪情、美日為代表的經濟型轎車占了10萬輛左右,占95%以上。單靠這樣的產品結構顯然很難實現2015年200萬輛的目標。
吉利集團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2003年年底美人豹的上市只是吉利在產品結構調整上的第一步。從2005年起,吉利明顯加快了這方面的步驟。2005年,吉利以及旗下華普汽車先后推出了配備1.3L、1.5L、1.6L發動機的吉利自由艦、排量1.8L的海域305等中檔車型。
“吉利不會永遠只做低端的經濟型轎車。”楊健作了一個澄清。他說,其實吉利集團在生產中高檔汽車方面有明確的目標,“我們的中檔車、高檔車以及特色車正在陸續推出,在吉利未來的產品結構中,中檔車、高檔車、特色車將占有40%~50%的比例。”這是吉利集團第一次公布如此詳細的產品結構比例。
2005年9月12日,吉利作為中國汽車企業的代表,第一次參加了法蘭克福車展。吉利推出的5款車型,顛覆了以往人們認為吉利只能生產低檔經濟型轎車的印象。參加車展的車型中,HQ(豪情203A)是吉利開發最早、上市時間最長的車型,代表吉利傳統強項的經濟型轎車。CD(中國龍),則是中國第一跑“美人豹“的第三代,代表了吉利車型中時尚的元素。CK(自由艦)則代表了目前吉利在中檔汽車領域的最新水平。而即將上市,排量達1.8L、擁有手動擋和自動擋兩種車型的FC,將是吉利向中高檔汽車市場發起沖擊的重要武器。此外還有上海華普的中級轎車海域303H。這5款車基本上代表了吉利未來產品的格局。
“我們未來的產品將會覆蓋從1.0~3.5L排量之間的所有區間。”楊健毫不隱瞞吉利未來的“野心”。三分之二的車賣給老外。生產出這么多的車,把它賣給誰呢?三分之二賣給老外,也就是140萬輛。楊健給了一個明確的答復。
2003年吉利轎車首次走出國門,共400輛轎車出口中東和美國市場。2004年吉利出口汽車4846輛,“今年則預計突破1萬輛。”吉利汽車公關負責人張小東說。目前吉利的產品已經銷往世界100多個國家。
參加法蘭克福車展其實是吉利為開拓海外市場精心準備的一步。“門庭若市”,楊健用了這樣一句成語來形容法蘭克福車展的效果,“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我們洽談過了,很多國家的汽車經銷商找上門來,要求銷售我們的車子。”
據張小東透露,僅僅車展期間的13天,他們就和500多家客商接觸洽談,共計有10萬輛左右的意向訂單,相當于2004年一年的產量。
楊健表示,明年吉利將推出很多專供國外市場的左舵車和右舵車,后年我們會有很大批量的出口。甚至是最難進入的歐洲市場,吉利也正在門外向內“窺探”。“我們已經在做大量的研究,也正在和一些客戶洽談,我們進入歐洲市場的時間不會太長了。”楊健表示。
吉利也正在為海外生產制造而努力。2005年5月30日,吉利集團與馬來西亞IGC公司簽署協議,利用在吉利的CKD件在馬來西亞設廠組裝生產整車。吉利汽車2006年計劃向馬來西亞出口1萬輛整車、3萬輛成套散件。
這僅僅是吉利國際化戰略的牛刀小試。楊健表示,吉利的海外擴張采用“克隆”戰術,實現標準化、模塊化發展。“馬來西亞項目是我們海外戰略的一個典范,一旦這個樣本獲得成功,將把這個模式推廣到其他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