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部時間1月8日上午,2006年北美國際汽車展在“汽車城”底特律的科博會議展覽中心開幕。一年一度的北美國際汽車展創始于1907年,由底特律汽車經銷商協會主辦。此次車展來自中國汽車品牌吉利的參展無疑是一大亮點。吉利自由艦的參展引起了極大關注,這也是中國第一款自主研發的汽車亮相北美車展。吉利的參展車型自由艦已通過美國交通部認可的GTL實驗室的“頂部碰撞”實驗,這標志著中國轎車的研發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尚未出場即在當地媒體頻頻曝光的吉利汽車,1月8日終于在北美汽車城底特律掀起了她的蓋頭。
4個月前的歐洲萊茵河畔,記者曾追問身著唐裝的吉利集團董事長:法蘭克福之后是否還會參加國際知名車展?李書福莞爾一笑:當然,我們會繼續向世界展示中國自主品牌汽車!
4個月后,李書福言出行隨,攜帶具有完全自主創新“基因”的自由艦,應邀遠涉重洋,在彼岸又一個國際頂級車展上登臺亮相,再一次在世界汽車界投下了“震撼彈”。
在中國,這回雖然沒人再認為這是給中國丟臉,但也有人擔心:到美國“三巨頭”的門口班門弄斧,豈不自不量力?更多的人則自我釋疑:這只不過是吉利的一次商業秀罷了!
然而在地球的那一邊,美利堅媒體卻將吉利的到來幾乎視為兵臨城下:
“吉利來到通用和福特的大本營參展這件事肯定會造成轟動!”(《底特律新聞》)“成本低廉的吉利將成為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的新對手!”(《底特律自由報》)“底特律車展上最熱門的車可能會是吉利!”(《今日美國報》)……
媒體的觸角天生敏銳無比。于是,被稱為“車輪上的國度”的人們,從那些報道中輕而易舉地讀出了如下的意義:中國汽車正在到來,而你有幸乘坐的第一輛中國車,也許就叫“吉利”!
對中國人來說,自主品牌真的能揚眉世界嗎?
對美國人來說,汽車界的中國狼真的來了嗎?
李書福的底特律之行,到底將傳遞給人們什么樣的信息?
走向世界的鏗鏘前奏
公允地說,吉利參展世界頂級車展,自然脫不開是一種商業行為。但是,如果認為吉利到國外轉一圈只是為了鍍鍍“金”,套一句俗話:那真是太小看吉利了!
“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早在吉利進入汽車行業之初,李書福就將奮斗目標一下子提到了“絕頂”的位置:讓吉利汽車跑遍全世界!
之后的八年,吉利的一切都在圍繞著這個中心旋轉: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吉利未雨綢繆,一邊造車一邊“造”人,辦起了浙江吉利汽車技師學院、吉利汽車工業學校、北京吉利大學等中高等院校,培養出一批又一批汽車技術人才。正是這些自已培養的人才,成了吉利沖擊世界汽車高地的主力軍。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李書福廣攬天下英才,演出了一幕又一幕感人至深的現代版“三顧茅廬”、“渭水訪賢”。在吉利,董事長重才有口皆碑。變速器專家徐濱寬有胃病,他焦急萬分,甚至派專人到江西購買偏方野豬肚給徐濱寬做藥。就在此次車展開幕前夜,在底特律美食花園酒店舉行的“底特律吉利之夜”華人座談會上,李書福盛情邀請美國當地華人汽車工程師回國造車,令在場的70多位工程師深受感動。正是有了這些志同道合的專家加盟,才使吉利能夠在走向世界的征途中規模成軍。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銷售額僅有幾十億、企業擴張急需資金的吉利,可以勒緊皮帶,舍得投下三四億元人民幣來創建現代化的汽車研究院。正是這一具有遠見的舉措,使得吉利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形成了可以與世界汽車技術接軌的研發平臺,增加了進入世界汽車叢林虎口奪食的實力。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從“草根”起步的吉利,卻自覺向“大樹”看齊,在質量上、流程上、管理上、技術上、設施上,無不向現代汽車工業的要求靠攏。正是這一系列的轉變,讓吉利這個“土”而又“土”的小企業,短短幾年就實現了“化蛹為蝶”的蛻變,成為中國民族汽車工業的領跑者。
由此可見,無論是2005年之秋的法蘭克福之旅,還是2006之春的底特律之旅,既不是李書福的心血來潮,也不是吉利集團的應景之舉,而是吉利“走向世界”整個規劃藍圖中既定的階段性安排,是吉利八年臥薪嘗膽、發憤圖強后必須完成的一道“習題”。
明白嗎?我們不妨換一個說法:
對世界汽車新秀吉利來說,如果法蘭克福之旅是進入競技場時的“資格考”,那么,北美底特律之行,就是吉利登上賽臺前的“熱身賽”。
接下來的,將是真刀真槍、扣人心弦的實力較量!
自主令吉利底氣十足
相較于3個月前法蘭克福花團錦簇般的“全家福”,底特律那僅有一款車的吉利展臺,讓許多人感到些許的訝異:區區一款車豈不顯得勢單力薄?
對此,吉利鎮定自若。
不出所料,1月8日的車展媒體日,靜靜出現在展臺上的自由艦,宛若“大家閨秀”,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來自美國乃至世界各地的記者蜂涌而至,團團圍住中國展臺,工作人員應接不暇,重現了法蘭克福展會上的熱鬧情景。
可見,美國人并不因此對吉利有所小覷。
何以一款自由艦就能打動美國人?吉利集團新聞公關部一負責人對記者說:“因為我們有備而去。”
其一,按照既定計劃,為了順利參展底特律,吉利早在去年8月份,也就是說在參展法蘭克福之前就將12輛自由艦發往美國,送交具有美國交通部認可資格的GTL試驗室進行碰撞試驗。目前,自由艦已經順利通過車型頂部碰撞試驗。在稍晚時間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GTL實驗室的工程師將“現身說法”,用他們的語言,進一步證實自由艦完成“頂碰”的真實性。
據說,在世界范圍內的汽車碰撞試驗中,只有美國交通部認可的權威機構才能正確完成汽車的“頂碰”試驗,歐洲機構和中國國內還沒有機構可以進行類似的試驗。
其二,選擇自由艦參展底特律,是因為自由艦體現了吉利目前幾乎所有的科技研發水平:自主研發的自動變速箱、自主研發的電子助力轉向系統、自主研發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發動機,以及耗時三年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整車車型。
作為定位為“安全型家庭轎車”、配有28項安全設置的頂級經濟型轎車,自由艦正是以準確顯示吉利汽車“價廉物美”的特性讓美國人為之心動,而在美國當地獲得通過的碰撞測試,則讓美國消費者感到了放心。
其三,吉利鎮定自若地登陸底特律,不僅是因為參展車經得住美國消費者的苛刻目光,更是因為吉利所擁有的自主創新能力為吉利的“下一步”提供了保證。
目前,底特律的“實地試銷”尚在進行,而真正挺進北美的各項工作,包括為適應西方消費者習慣的車體局部改進、市場考察、銷售網絡建設等等,都已悄然進入布局階段。
吉利汽車走向世界,已如“箭在弦上”,而那將使吉利之箭呼嘯疾飛的強大弓力,就是日益成熟的自主創新能力!
全球化中的民族情結
近20年來,在“用市場換技術”的口號下,中國汽車工業向世界真誠地敞開了大門。所有的汽車巨頭都以合資的名義在中國豎起了他們的旗幟。全球化的腳步聲日益響亮,響亮到有人甚至提出中國可以不要自主品牌。
然而有人大聲反對,其中就有吉利。
李書福從不掩飾它那鮮明的民族情緒。
談起中國汽車工業時,李書福用詞曾經十分“尖銳”:我們不能讓中國成為外國汽車的停車場!中國汽車工業不能沒有自己的品牌!
正是這種看似撲素的民族情感,構成了吉利昂然向上的企業靈魂。
在吉利的生產車間、研究院、銷售公司、大專院校,“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讓吉利汽車跑遍全世界”的紅幅處處可見、十分耀眼。在集團的各類會議、文件資料、宣傳文稿、新聞廣告中,“堅持自主創新”、“打造自主品牌”、“創造自主知識產權”的詞句比比皆是、司空見慣。如果你去接觸一下吉利人,和他們談談吉利的理念、宗旨、目標等等,那么,無論是集團的高層CEO也好,還是車間班組普通裝調工也好,盡管用來表達的語言不盡相同,但中心思想卻驚人的一致,那就是:
一定要讓自主品牌轎車走出國門!
一定要讓中國汽車在世界上揚眉吐氣!
吉利的民族情緒之強烈,有目共睹,然而吉利人并不拒絕全球化。相反,為了更快掌握汽車核心技術,他們主動“出擊”,曾和意大利、韓國、德國等國外汽車技術機構多方合作,“洋為中用”,惟一堅持的就是“自主”,用李書福的話來說,就是“不讓別人牽著鼻子走”!
在這樣近乎“虔誠”的理想支配下,吉利終于以中國的名義走進法蘭克福,進而出征底特律,演繹了中國民族汽車工業走向世界的一段傳奇。吉利的“故事”令人信服地告訴人們:民族情結,全球化波濤中的定海神針!
臘月,胸懷大志的吉利飲馬密西西比河,再一次讓世人震驚,讓國人振奮!
吉利汽車將上市: 帝豪GL新能源
吉利汽車熱門車型: 自由艦 2010款 1.3L 手動 精致版 自由艦 2007款 1.3L 舒適型 自由艦 2010款 1.3L 手動 經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