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強制取消對小排量汽車的限行政策,正在變成小排量轎車產銷高峰。各地汽車生產商已紛紛宣布擴產。汽車生產廠家開始將注意力投向小排量汽車領域,并著手對企業的產能計劃和銷售計劃進行調整,一些企業已將大量精力投入到了小排量汽車的研發領域。多數企業宣稱,將在今年擴產。天津一汽已擬定2006年20萬輛的銷售目標,夏利的年生產能力已經能達到25萬輛,而且去年成為單一品牌銷量冠軍。
吉利汽車今年將增加小排量車產量,并在解禁城市調整營銷規劃和拓展銷售渠道。吉利汽車把2006年的計劃銷售目標定為20萬輛,這個銷量比去年增加了40%—50%。吉利表示,如果最終各城市都解禁,吉利將在產能分配上做出調整,調高小排量車的產能,同時增大小排量車的營銷力度。
長安汽車表示,他們2006年的銷售目標已經確定為全年75萬輛,其中小排量汽車將占三分之二。長安將在未來投資30億元,用于研發精品小排量車。上汽通用五菱今年計劃生產7萬輛,力爭達到10萬輛。到“十一五”末,將達到30萬輛的年生產能力。
今年初,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發布的《關于鼓勵發展節能環保型小排量汽車的意見》明確要求,各地要取消針對小排量汽車的限制措施。《意見》同時指出,今后要按照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積極鼓勵低油耗、低排放、小排量、小型化、高動力性汽車的生產和投資。加大節能環保型小排量汽車及其先進發動機技術研究開發和產業化的支持力度。
《意見》出臺后,受到了國內小排量轎車生產企業的積極回應。中小型新車也層出不窮。 面對汽車廠商雄心勃勃的產銷計劃,全國乘用車聯席會專家分析,生產商更應該提高技術開發力度,進一步提高小排量車的性能。
據記者了解,放開限制的車型僅占原來限制車型的10%左右。小排量車的解禁,是有一些附加條款的。去年,發展和改革委給出了節能環保型小排量汽車的明確定義,即發動機排量小于1.4升,車身外形尺寸總長小于等于4米,油耗指標、環保指標、安全指標要達到國家標準要求的車輛。 業內人士認為,小排量解禁并不是對現在市場上的全部小排量汽車的解禁,不符合節能環保型小排量汽車標準的車輛,仍將被限制。據行業數據顯示,目前符合發展和改革委條件的小排量車型只占原來限制車型的10%左右。由此可見,汽車廠家僅僅提高產能是不夠的,還要在技術達標方面下足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