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自主品牌項目的神秘面紗終于揭開———在總經理王曉秋的率領下,擔綱這一國內最大自主品牌轎車項目的上汽汽車制造有限公司(下稱上汽汽車)昨天在上海首次公開亮相,全盤托出“國際運營藍圖”。其中,令人關注的混合動力和柴油機版新能源車計劃在2008年推出。
觀察家們指出,上汽汽車此番發力,不僅令上汽內部最終形成上汽汽車、上海大眾、上海通用三駕馬車并驅的態勢,更具深遠意義的是,中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參與全球汽車業核心競爭的序幕由此拉開。
混合動力新能源車08年推出
在國際征途上,上汽汽車也確已整裝待發。曾在上海大眾工作長達14年之久的王曉秋昨天透露,今年年底,上汽汽車即將推出首款基于羅孚技術生產的中高級轎車,目前其已進入最后的測試認證階段。上汽汽車的首款中級轎車也將于明年亮相。
上汽汽車的野心顯然遠不止此。從2007年到2010年短短不到4年的時間里,上汽汽車還準備推出RV車、中級車、緊湊型車等5個平臺超過30款車型,包括跑車,價格從6.5萬元至30萬元不等。其中,緊湊型轎車打算2009年底在海內外同步推出。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被列入上汽股份“十一五”自主品牌開發計劃的新能源汽車項目也有了說法———上汽汽車計劃2008年推出混合動力和柴油機版新能源車,眼下燃料電池的研發已在進行中。
2010年銷售超過20萬輛
按計劃,上汽汽車將最終完成與全球汽車技術發展同步、覆蓋主流乘用車領域各個細分市場的產品線布局。上汽汽車2010年的整車銷售目標將超過20萬輛。首批整車將在上汽儀征生產基地生產。
“上汽汽車計劃于2007年向歐洲和其他地區出口汽車。”王曉秋滿懷憧憬地規劃著上汽汽車的國際征途,“2008年,我們將重返英倫,2010年在海外的銷售目標是4.5萬輛,并在南美和歐洲建制造廠。”為繪制上述“國際運營藍圖”,上汽汽車不惜重金。據悉,上汽汽車的初期投資額為36.8億元,計劃年生產能力為12萬輛汽車和17萬臺發動機。中期計劃追加投資超過100億元,計劃年生產能力為30萬輛汽車和40萬臺發動機。
上汽開始大范圍招賢
“國際運營藍圖”后面,是有著諸多洋面孔的團隊。上汽汽車眼下正不斷招攬其他國際汽車集團的資深專家。
此外,設在英格蘭沃里克郡的上汽汽車海外(歐洲)研發中心也已運作一年多。來自原MGRover150多位汽車整車及動力總成研發工程師組成了這一中心的第一批核心研發團隊。
以上種種,無疑為上汽汽車“高起點打造中國人擁有的汽車國際品牌”注入了底氣。據王曉秋介紹,其自主品牌建設將直接跨越自主發展簡單模仿的初級階段,運用具有全球一流水平的自有知識產權,直接發展中高端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