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06“亞洲智慧”之中日企業家論壇上,豐田(日本)自動車株式會社常務董事兼豐田(中國)業務總監牛山雄造接受中國記者專訪時表示,豐田在國際市場上的老對手本田、日產、現代和通用,在中國同樣是競爭對手,但他強調,奇瑞和吉利等中國自主汽車品牌是豐田將來在中國更為直接的競爭對手,它們擁有本地市場和價格的優勢,是豐田每天必須審視的競爭對手。
牛山雄造
從模仿者到被模仿者的轉變
這是豐田汽車的中國負責人首次承認奇瑞、吉利等國內的自主品牌是豐田未來的主要競爭對手。從數字上看,奇瑞、吉利和豐田根本不在同一級別上:2005年,豐田集團完成銷售量為809萬輛,比2004年同期增長8%,目前產銷全球規模第二、盈利能力第一。但在中國,豐田2005年的銷量約為18.3萬輛(主要是一汽豐田生產的車型以及進口車),占中國汽車總銷量的3%,而奇瑞2005年銷量接近18.9萬輛,吉利的銷量為15萬輛,又幾乎是處在同一個起跑線上。
對于奇瑞和吉利所存在的產品模仿現象,牛山雄造認為這很正常,豐田在二十世紀中開始造車時,也是從模仿開始的。模仿是可以理解的,但關鍵是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實現從模仿者到被模仿者的轉變。
他還透露,豐田此前也曾發現花冠在中國被模仿了,但它發現模仿者的車型還做得不錯,也就沒有吭聲。
牛山雄造稱,對于豐田來說,與其將精力放在與模仿者糾纏的份上,還不如將精力放在研發上,不斷超越自己。比如豐田社長希望未來出現即使發生交通事故也不會損傷的汽車、未來發動機不但不會污染環境,甚至越開越有利環境,豐田正在為實現上述夢想而努力。
對于外界對豐田車“沒有特別的優點,也沒有特別的缺點,各方面都比較均衡”的說法,牛山雄造也認為,即使在日本,豐田車也只是打了80分,而達不到100分的程度。對于由于規模過大而染上“大企業病”的看法,“豐田時刻警惕著這一現象。”他說,“豐田在內部開展了‘打倒豐田、破壞豐田’的運動。”他指出,豐田也感到了自身的危機,而在不斷變化之中,如2004年在美國推出適合年輕人的全新品牌塞恩(Scion),“如果你稍微注意一下,豐田在過去的10年變化還是挺大的!”
“豐田在華很有野心但還需忍耐”
從去年豐田皇冠和銳志在中國投放開始,豐田在中國業務迅速增長,外界驚呼“在國際上所向披靡的豐田殺回了中國!”但牛山雄造表示,與全球范圍相比,豐田在中國的業務還很小。他說:“豐田在中國很有野心,但還需忍耐!”他認為,在中國市場要有遠見,對豐田來說,5年在中國實現市場占有率10%的目標意義不大,要看20~30年以后的表現,如果20年后豐田成為中國最受歡迎的汽車品牌,那才是成功的,這還需要豐田的長期努力。“豐田的長遠目標是在每個區域都實現市場占有率第一,中國也不例外!”牛山雄造說。
牛山雄造稱,中國消費者獲取信息的渠道相當豐富,國際上有什么新車問世,中國消費者馬上就能知道;另外中國人口眾多、需求多樣化,比如中國的手機就比日本要多要好。因此,對豐田來說,要將豐田在全球范圍內最新款的車型都引入中國來,他非常看好今年中將在廣州豐田投產的新一代凱美瑞(CARMY)。他還表示,目前在中國有100多家整車生產廠,產能過剩,而過度競爭不一定有利于整個行業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