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圈地”慈溪,下一個目標濟南,吉利汽車的擴張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4月14日,吉利汽車與浙江慈溪市政府簽約,將斥資人民幣188億元,在位于杭州灣畔的慈溪經濟開發區建造最終生產規模100萬輛的汽車工業城。與此同時,由吉利汽車投資的濟南轎車生產基地項目也正在加緊運作中。該基地一期計劃年產量10萬輛,初步投資5億~7億元。“雙方有望在5月份敲定相關合作細節。”濟南市政府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2005年至今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吉利汽車先后簽訂了馬來西亞項目、湘潭項目、蘭州項目、慈溪項目四大生產基地,此外,吉利汽車還計劃在濟南、東北以及俄羅斯等地建立新的生產基地。
然而,如此龐大的投資和產能留給市場一個巨大的疑問:吉利將如何募集所需資金,將如何消化這些巨量產能?
先下慈溪后戰濟南
和位于杭州灣大橋南側的吉利慈溪項目相比,吉利以往的項目都只能算是“小搞搞”了。4月14日簽約的吉利慈溪基地,總投資188億元,全部建成后將形成100萬輛的生產能力。這個生產能力相當于吉利2005年產量的7倍,也相當2005年全國銷量第一的上海通用的3倍還多。據悉,項目建成后,將是“民企造車大省”浙江最大的汽車生產基地。
據介紹,這個名為“吉利汽車100項目”的慈溪汽車城項目,將分三期開建。首期投資38億元,預計2009年底投產,實現年產整車20萬輛;二期和三期分別投資60億元和90億元,將于2012年和2016年投產,建成30萬輛、50萬輛整車及配套項目。同時,汽車車身沖壓件、手動變速箱、發動機等一系列零部件配套企業以及吉利汽車的研發部門、模具中心、駕駛培訓中心等都將同步建設,一起落戶杭州灣新區。
項目全部完工后,將形成年產中高檔、經濟型轎車100萬輛、汽車車身沖壓件100萬套、焊裝件100萬套、涂裝能力100萬臺、總裝能力100萬臺、手自動變速箱100萬臺、發動機100萬臺的生產規模,預計年銷售收入600億元。目前,在一些核心零部件上,吉利年產能分別是:發動機30萬臺、變速器20萬臺。
上述項目在吉利汽車內部也曾經被稱為“百萬工程”,并一度傳聞將落戶山東省濟南市。今年年初,濟南當地報紙稱,吉利汽車計劃在當地投資160多億元,并將吉利汽車的研發中心、整車制造、沖壓中心、發動機等都放到濟南,2010年生產規模將達100萬輛,其中60%要出口。
不過隨著上述項目的落戶慈溪,濟南在這場“百萬工程”之爭中出局。但是記者近日了解到,吉利汽車在山東濟南設立汽車生產基地的計劃并沒有中止。
“談判已經進入了關鍵階段,相關的可行性報道馬上就將出來。”濟南市政府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據其介紹,早在去年年底,吉利汽車和濟南市相關部門就進行了接觸,高層之間也進行了多次的洽談。“雙方的合作意向都很強烈。”
上述人士透露,吉利有意在濟南市高新開發區設立生產基地。整個投資將分近、中、遠三期進行。其中一期投資5億~7億元,起步產能5萬輛,并將陸續增加到10萬輛。“中遠期的量將會更大。”記者同時也了解到,與吉利湘潭、蘭州項目不同的是,濟南市政府將不會投入資金參股吉利在當地的項目,不過由于所需資金巨大,該項目還將有外來的資本。
吉利汽車內部人士向記者證實了這一消息,并表示,目前吉利汽車內部已經成立專門的項目組運作該計劃。4月7日,在吉利金剛的下線儀式上,吉利濟南基地的祝賀條幅也和吉利路橋、寧波等基地的條幅赫然并列。
產能和資金的疑問
吉利旗下已經建成四大基地,分別位于臺州臨海、臺州路橋、寧波北侖和上海,總計年產能30萬輛整車。2005年吉利汽車銷售汽車14萬輛,而吉利汽車公開的說法是15萬輛,無論是采用哪方的說法,吉利汽車目前的產能利用率均不到55%,而70%~80%被認為是一個合理的產能利用。
然而,在產能巨量放空的同時,吉利汽車卻展開了一系列的產能擴張計劃。2005年10月,吉利汽車和蘭州市政府簽署協議,共同設立合營公司以生產吉利轎車,該公司注冊資本4億元,雙方各持57.5%和42.5%的股權。據吉利方面透露,蘭州基地首期將于2006年底投產,年產能5萬輛,在通過分期建設后,最終將形成年產能10萬輛的生產規模。
去年11月,吉利又與湖南湘潭市政府簽署協議,在湘潭市九華經濟開發區建設生產基地。該項目總投資20億元,其中先期投資4億元,預計2006年底投產。首期建成的是年產5萬輛的轎車生產線,預計到2010年也將形成10萬輛的生產水平。
此外,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也在多個場合表示,吉利汽車還將擇機在東北地區也設立一個大型汽車制造基地。與此同時,海外設廠計劃也在加速推行中。
盡管馬來西亞政府要求在馬來西亞組裝生產的吉利車80%出口到馬來西亞市場以外,但是記者近日從馬來西亞方面獲悉,吉利馬來西亞基地將在今年7月正式投入生產,首先組裝吉利自由艦的右舵車。按照此前的規劃,馬來西亞將進口至少4萬輛吉利汽車的CKD在當地組裝生產。吉利汽車常務副總裁楊健也曾表示,吉利汽車還將考慮在俄羅斯或烏克蘭以及其周邊地區設立新的組裝廠。有消息稱,吉利汽車目前正在和俄羅斯伏爾加汽車廠洽談,擬租賃后者閑置廠房組裝生產吉利汽車,年產量將在2萬輛左右。
僅僅統計已經公布蘭州、湘潭、慈溪三個基地的生產計劃,到2009年年底,吉利汽車將新增產能40萬輛,使總產能達到80萬輛,新增加投資在80億元以上。而根據吉利中長期發展規劃,該公司希望到2015年產銷躍升至200萬輛,其中國內銷售70萬輛,出口130萬輛。
如此龐大的投資和產能和目前吉利汽車的實際情況形成了巨大的落差。
2003年吉利產銷8.5萬輛, 2004 年產銷9.7 萬輛,2005 年15萬輛,2006年預計產銷20萬輛,按照年平均23%的增長速度,2010年將產銷將在46萬輛左右。如果要到2010年銷售80萬輛,至少每年要平均增長40%以上。
即使吉利汽車的銷量超常規發展,龐大的資金需求也將成為一個瓶頸。2004年吉利贏利2.5億元;據測算,吉利汽車2005年贏利在2.4億元左右,和2004年持平,其中在香港上市的吉利控股(0175.HK)贏利1.1億元。顯然,單憑借吉利汽車產業自身的積累難以滿足其發展需要。資本市場或許是吉利汽車解決資金缺口的一個渠道。今年3月,吉利汽車發行可轉換股債券,募集7.42億元資金。但對于其到2010年需要完成的80億元投資來說,那顯然無法填平這一巨大的缺口。
對吉利而言,未來將如何募集所需資金,加上如何消化這些巨量產能,將是一個巨大的考驗。或許也正如業內所估計的,吉利的急劇擴張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另有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