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在奔馳E級車型
今年的五月似乎有些浮躁,汽車界各種消息滿天飛,搞得人真偽難辨。
繼上海通用停止凱迪拉克國產代之以進口車銷售的消息傳出后,近日,又有媒體盛傳北京奔馳-戴克也要停產大切諾基和奔馳轎車,原因自然是受《構成整車特征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的制約,零部件成本居高不下所致。
國產奔馳轎車才剛剛試生產不久,至今尚未在新工廠正式投產;大切諾基則剛剛在過去的一季度里出現難得的熱銷勢頭……北京奔馳-戴克真的要停產這兩款車嗎?
“怎么可能停產呢?根本不可能。”北京奔馳-戴克公共關系部媒體關系經理阮偉建斷然否認了兩款車停產的傳言。
據阮偉建講,大切諾基近期確實停產了,但那不過是因工廠搬遷導致的暫時停產,而且,不僅是大切諾基,還有其他要在新工廠生產的車型也都暫時停產了。但在停產之前,工廠做了一些產品儲備,以備市場之需。
“五一”長假后,北京奔馳-戴克開始正式遷往新工廠。從老廠區搬至新廠區,一切都在變動、調整中,這需要時間。據記者了解,事實上,為了搬遷,自今年初開始,北京奔馳-戴克的生產就已經大大縮減,到4月份整個工廠進入搬遷前的準備階段后,老廠區的生產更是基本停止了。不過,阮偉建也透露,在停產期間進行產品結構調整也是可能的。比如,目前歐洲已在銷售06新款大切諾基,我國是進口還是本土生產尚在考慮之中。至于奔馳轎車,作為北京奔馳-戴克今后的主力車型,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進行,怎么可能說停產就停產呢。
盡管北京奔馳從北京吉普重組而來,但它已經不再是那個以SUV、越野車生產為主的專業廠家了。通過重組,中外合資方的再注資,它所肩負的已是高檔乘用車生產的使命,而且在整個北京汽車產業的布局中扮演著高端品牌的角色。
北京奔馳-戴克方面表示,一個合資項目的啟動是非常重大的決定,是合資雙方經過深思熟慮,權衡各方利弊后的決策。項目啟動前會做大量市場調研、多方考證,尤其像戴-克這樣的跨國集團,要進入一個新的市場,決非說干就干、說停就停的。況且,北京奔馳轎車項目在申報過程中就已經遭遇《構成整車特征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的醞釀和出臺,應該說,合資各方已經充分考慮到進口零部件構成整車特征的問題。早在第一輛奔馳轎車下線儀式上,本報記者曾就此問題采訪過北京奔馳-戴克董事長安慶衡。當時,安慶衡就表示,國產奔馳轎車的本土化之路肯定會很艱難,按照新的構成“整車特征”辦法要求,北京奔馳-戴克將付出更多成本。他并不避諱國產奔馳轎車還將在一段時間內按整車交納關稅的問題,而且明確指出,實現本土配套的路還很長。安慶衡說,我們已經作出了40%國產化的計劃,但這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究竟有多長,現在還不好說,“國產化的步子得一步一步走。”
據北京奔馳-戴克總經理布切克介紹,國產奔馳轎車未來的零部件采購和供應有三種模式和渠道,一是中國采購商,二是在中國建合資的零部件供應和生產企業,三是通過實現批量生產吸引國際供應商到中國來。
顯然,北京奔馳-戴克對此是有充分思想準備的。
不過,之所以有這樣的傳聞也并非空穴來風。豪華車在我國的本地化生產確實面臨許多難題。不僅是奔馳,較早進入的寶馬乃至還未真正啟動的沃爾沃轎車項目,也面臨同樣的問題。首先是零部件本地化配套問題。這類車型的性能與科技含量很高,甚至包括許多尖端技術,這決定了其零部件本地化生產的難度很大,要想在短時間內實現本地化配套幾乎不可能。然而,長期依賴進口散件,又面臨配套成本過高,本地生產并不比進口車具有更多成本優勢的問題。另一方面,這類車型的市場容量又不太大,這會使配套成本很難降低,進一步制約本地化發展的步伐……這些都是豪華車合資雙方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
但據記者分析,作為奔馳、寶馬、沃爾沃這樣的跨國公司,紛紛將豪華車拿到中國,其本地化生產的目的應該不僅僅是追求比進口車更低的成本,還應該有更深層的目的。中國戰略早已是這些汽車巨頭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豐富市場經驗的跨國集團,不會草率布局一個市場,而一旦確定,也不會輕易改變。應該說,構成“整車特征”辦法的出臺可能打亂了他們最初的計劃,沒有進入的可能會放慢腳步,但已經進來的不可能匆忙退出,惟一的可能就是加快其本土化的步伐。畢竟國產奔馳、寶馬的中國戰略與通用的凱迪拉克有很大不同。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