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江鈴陸風“碰撞門”、奇瑞25萬輛車出口美國計劃受阻后,自主品牌車依然努力打開海外市場,奇瑞謀曲線入馬,吉利則進軍非洲,日前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又宣布全面進軍烏克蘭汽車市場。
一汽集團早在2005年就與烏克蘭合作伙伴AIS公司合作生產了2000輛輕型商用車。不過,一汽顯然不滿足于此。早報記者昨天了解到,2006年,一汽集團將主推經濟型轎車在烏克蘭的銷售,并有意在烏合作建廠。
為了顯示實力,就在近日,一汽集團率旗下商用和乘用車兩大系列共20個車型參加了正在舉行的2006年烏克蘭國際汽車展,其中包括一汽旗下天津一汽夏利公司歷時3年自主研發的威志經濟型轎車。據悉,該車配備有1.3升和1.5升兩種排量發動機,將于今年7月正式投產,此次屬于全球首次亮相。
一汽集團并不是第一個將汽車出口到海外并計劃在海外建廠的自主品牌車企。此前,奇瑞為了啟動擱淺近半年的馬來西亞建廠計劃,不得不尋求“曲線入馬”,即攜馬來西亞總代理ALADO公司與馬來西亞寶騰汽車旗下的國家汽車工業探討相互為對方組裝汽車以及進軍對方市場的可行性。
若合作成行,將意味著寶騰汽車和奇瑞將有機會分別在中國和馬來西亞裝配對方品牌的汽車,并銷售中國、馬來西亞以及東盟市場。既實現了奇瑞多年的“入馬”計劃,也圓了寶騰汽車進軍中國市場的夢。據悉,該計劃能否成行將在3個月后見分曉。
統計顯示,我國汽車市場,主要是乘用車市場一直被外資品牌霸占,晚起步的自主品牌汽車在國內市場的份額和利潤空間都面臨嚴峻的挑戰。因此,出口成了自主品牌尋求更大生存空間的出路。自主品牌也當之無愧地成為我國汽車出口的主力,并且紛紛從出口汽車發展到在當地合資建廠組裝汽車銷售。
據了解,奇瑞目前已經將汽車出口到30多個國家,并在伊朗、俄羅斯、烏克蘭等多個國家建立了汽車組裝廠。吉利在馬來西亞建廠項目已重啟,長城已確定在俄羅斯合資建年產達2.5萬輛的生產基地,華晨確定了在埃及建廠的計劃,如今一汽又有意在烏克蘭建廠……自主品牌汽車“出走”漸成熱潮。
業內認為,在當地建廠可以降低成本,有利于更好地開拓市場,并且國內汽車廠家一般都是以技術入股,也不需要大的資金投入,可以賺取零部件的利潤,有的地方還可以賺取技術轉讓費。
統計顯示,2005年成為我國汽車對外貿易歷史性轉折的一年。當年,我國汽車整車出口17萬余輛,比進口整車多1萬余輛,首次出現進口數量小于出口數量;汽車產品貿易逆差也減少55億美元,從2004年的82億美元減少到2005年的近27億美元。
據分析,由于合資品牌外方擔心中國生產的汽車出口影響了其海外市場的利益,所以在我國的汽車出口中基本以自主品牌為主。統計顯示,去年,我國僅自主品牌轎車出口量就達到創紀錄的約3.5萬輛,其中奇瑞和吉利的出口量就占了轎車出口總量的近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