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發改委在官方網站發布消息宣布,對汽車產品公告中不符合GB18352.2-2001《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及GB17691-2001《車用壓燃式發動機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標準第二階段限值要求的車型,7月1日前全部予以撤銷公告目錄。
據悉,存在不符合上述相關排放標準產品的廠家達五十多家。盡管其中絕大多數車型均在7月1日后全部停產,但有關人士指出,日益嚴格的汽車排放標準,正成為中國汽車生產企業面臨的新課題。
斥巨資提升技術
7月7日,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城汽車)宣傳部部長商玉貴向記者透露,為了應對國家新的汽車排放標準,長城汽車已斥資3億元,對被叫停的柴油皮卡系列進行技術改進。“
商玉貴表示,部分產品停產后對長城汽車沒有影響,因為除這個系列外,他們還擁有二十多個產品系列。
據了解,長城汽車現已形成了迪爾、賽鈴、賽酷三大系列的國Ⅱ標準(相當于歐Ⅱ標準)皮卡產品。其中,迪爾、賽鈴是柴油車型,賽酷是汽油車型,目前三大系列的車型都在繼續生產。
投巨資改進技術,成本肯定會增加,車的價格也會相應提高。長城汽車的有關人士估計,迪爾現價是74800元,達到國Ⅲ標準后,可能會加價到80000元左右。
即便如此,在北京市環保局一位人士看來,依長城汽車現有的技術水平,改進后車輛的排放要達到國Ⅲ標準,仍然很難。
對此,長城汽車也有自己的考慮。該公司一位人士對記者說,長城汽車下一步的目標是主攻農村市場或者出口。
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也有產品被撤銷公告目錄,在7月1日前,他們就停產了該產品——04款CR-V.該公司有關人士接受采訪時表示,公司開發的05款CR-V已經達到了國Ⅳ標準,不存在任何排放標準方面的問題。
但關于新車能增加多少成本的問題,該公司人員拒絕透露。
涉及此問題的東風雪鐵龍公司也表示,其旗下的所有產品,除了富康8V未達到國Ⅲ之外,其他均已達到政府要求的排放標準。
油品質量成瓶頸
國內發動機技術發展緩慢、燃油噴射系統等關鍵零部件水平落后,制約了汽車整體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柴油車型。這使一些產品達到國Ⅱ標準都很難,要達到國Ⅲ標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有業界人士透露,即使在一些聲稱已經開發出達國Ⅲ甚至國Ⅳ標準產品的合資企業,目前的部分車型也存在很大的排放問題,特別是產品的一致性方面。就是說,某一輛車或者某一批次車可以達到標準,但是否全部車輛都能達到標準就很難說。
此外,實施國Ⅲ標準,不僅整車生產技術需要提高,燃油質量也必須一同提升。
長城汽車一位人員指出,企業提高技術不是問題,但產品要達到國Ⅲ標準,還要看國內有沒有適合國Ⅲ標準的燃油。
幾個廠家都不約而同地提出了油品的問題。他們認為,即使出廠新車達到國家排放標準,而一旦油品質量不過關的話,車輛到了市場后,也難以保證達標。
中石化一位人士對記者表示,中石油、中石化完全有能力生產出跟歐洲同樣標準的油品。但一方面是改造現有設備需巨額資金;二是高品質柴油的市場需求太少。這都使得石油公司沒有動力投入數以億計的資金,去進行技術升級改造。
提升難在哪里
中國自2007年7月1日起,全面實施輕型汽車Ⅲ號排放標準,國Ⅳ排放標準將自2010年7月1日起實施。
國際經驗表明,汽車從歐Ⅰ標準提高到歐Ⅱ標準,技術上沒有質的變化,產品改進不復雜,對汽車結構的變動也不大。
但要從此水平再提高到歐Ⅲ或歐Ⅳ標準,就是脫胎換骨的事情。如油泵油嘴和增壓中冷技術、電控技術、排放后處理技術、整機開發及匹配技術、柴油機的制造、工藝及材質等關鍵技術,必須全方位提升才能達到要求。
專業人士指出,要達到國Ⅲ標準,國內汽車企業面臨著諸多難題。
許多大型汽車生產企業規模龐大,有著完整的但是落后的生產線,如果發動機從現有的排放標準通過技術改進,提升到規定要求,所需投入的資金相當巨大。在企業目前普遍缺錢的情況下,這無疑是個瓶頸問題。
記者注意到,實行國Ⅲ排放標準,對汽車的整體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提高發動機技術,增加專門監測排放控制系統工作狀態的車載診斷系統(簡稱OBD),將三元催化器由一個增加到兩個。
實施新的排放標準,有可能會進一步加快國內汽車企業優勝劣汰的進程。上海汽車產業發展研究室的朱老師指出,廠商必然會經歷一場陣痛,不能及時提升技術的企業,甚至將有可能面臨“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