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來,幾乎各種車型都以各種理由紛紛降價,尤其從6月份開始,看車的人少了,經銷商也賣不動了。于是,為保住自己的市場份額,整個市場“降聲一片”。迫于壓力,市場上出現了既有廠家的公開調價,也有經銷商的私自優惠。不少消費者因此都在等待車價最低點的出現,有專家提出,降價是正常的市場反應,但要想價格在短時間“一步到位”,永遠不會出現最低點,賠本賺吆喝的事情是不會有的。誰的性價比高,誰就是勝出者。
經銷商:暗降是無奈之舉
7月的北京,驕陽似火,在北京最大的交易市場——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看車的人并不多,幾個經銷商懶散地坐在遮陽傘下聊著天,看見記者過來,立刻圍過來,“看什么車、買什么車、都能優惠”。當看到交易不成,又會回到遮陽傘下聊了起來。
“遇上淡季,大家都不好賣了,別人降價了,你要不優惠點,根本賣不動。”一位北京現代的經銷商無奈地對記者吐著苦水。
雅閣經銷商的暗降,上萬元的降幅讓人受益不少;北京現代即使廠家公布全系降價,到了經銷商那還要再暗降一下,似乎不優惠點,就形不成對競爭對手的壓力,車市一時間很難看到有不降價的車型。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經銷商的暗降很多都是迫于競爭對手的壓力,采取的一種搶占對手地盤的策略。市場上一個品牌的降價,其他的競爭對手盡管廠家沒降價,但經銷商也會價格暗降或采取送大禮包、送裝具、送油卡、送旅游等形式博取消費者歡心。
然而,不少廠家為了統一價格,并不支持價格暗降的行為,并出臺了一系列懲罰辦法,但實際效果不盡如人意。
在記者的采訪中,有不少經銷商對汽車降價遮遮掩掩并不愿多談。有的找出各種降價的理由來應付,有的干脆就避而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