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來,幾乎各種車型都以各種理由紛紛降價,尤其從6月份開始,看車的人少了,經銷商也賣不動了。于是,為保住自己的市場份額,整個市場“降聲一片”。迫于壓力,市場上出現了既有廠家的公開調價,也有經銷商的私自優惠。不少消費者因此都在等待車價最低點的出現,有專家提出,降價是正常的市場反應,但要想價格在短時間“一步到位”,永遠不會出現最低點,賠本賺吆喝的事情是不會有的。誰的性價比高,誰就是勝出者。
經銷商:暗降是無奈之舉
7月的北京,驕陽似火,在北京最大的交易市場——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看車的人并不多,幾個經銷商懶散地坐在遮陽傘下聊著天,看見記者過來,立刻圍過來,“看什么車、買什么車、都能優惠”。當看到交易不成,又會回到遮陽傘下聊了起來。
“遇上淡季,大家都不好賣了,別人降價了,你要不優惠點,根本賣不動。”一位北京現代的經銷商無奈地對記者吐著苦水。
雅閣經銷商的暗降,上萬元的降幅讓人受益不少;北京現代即使廠家公布全系降價,到了經銷商那還要再暗降一下,似乎不優惠點,就形不成對競爭對手的壓力,車市一時間很難看到有不降價的車型。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經銷商的暗降很多都是迫于競爭對手的壓力,采取的一種搶占對手地盤的策略。市場上一個品牌的降價,其他的競爭對手盡管廠家沒降價,但經銷商也會價格暗降或采取送大禮包、送裝具、送油卡、送旅游等形式博取消費者歡心。
然而,不少廠家為了統一價格,并不支持價格暗降的行為,并出臺了一系列懲罰辦法,但實際效果不盡如人意。
在記者的采訪中,有不少經銷商對汽車降價遮遮掩掩并不愿多談。有的找出各種降價的理由來應付,有的干脆就避而遠之。
“我們現在賣車,新車速騰都拿出來優惠了,”一位一汽-大眾的經銷商道出了心里話,“現在為了完成廠家每個月的銷售任務,有的車型把返利都拿出來讓給市場,否則本來100輛車的任務,你只完成99輛和沒賣車是一個效果。”
“其實現在暗降的大多是二、三級的經銷商。”博瑞祥達的銷售總監解釋說,“現在所謂的二、三級經銷商,并不是4S店直接派出去的店。它只體現了產品的一部分,很多經營成本部分都給忽略掉了。尤其是服務這一塊的成本省掉了。因此降價無顧慮,車價也肯定比4S店要便宜得多。”
誠信達的負責人也對此表示了贊同,“做4S店不是做純銷售,廠家對價格進行了嚴格的控制,也是要保障經銷商的利潤。一家4S店投資那么大,不贏利根本無法維持,即便是私下里送服務、送保養也是要我們自己掏腰包啊!”
不少專家的觀點是,目前汽車銷售的利潤的確不大,利潤率也就在5%左右,即便是降價,其產品價格也不會偏離該檔次的現行價格范圍太遠,否則就難以得到消費者的認同,從而損害產品的形象。
廠家:明降是正常市場行為
明降主要是廠家直接宣布的降價,尤其在車市進入6月以來,逐漸陷于低迷期,像馬自達6、北京現代、蒙迪歐等先后公布了降價,甚至降價風已經蔓延到市場上銷售量最大的中級車市場。但對于單車價格下降的事實,大多數廠家并不擔心。他們認為,市場在年中進行調整是很正常的事。
“降價是市場的正常反應,市場和企業在每年都有一個調整的過程,一般情況下,年中是比較理想的調整期。”一家企業的銷售老總表示。“今年前5個月,市場得到了提前釋放,銷量都有了大幅提升,現在的調整是為了以后更好,也是有利潤來返。”
一家民族品牌的老總曾介紹過車價的定位,“一般來講,一個汽車廠家,一個生產的產品成本這塊有這么幾塊:研發費用,一款產品出來前期的研發費用這個是要在商品里面做攤銷的。生產線的費用,設備的費用。另外,大家知道的采購費用,材料成本、生產費用、制造費用,比如人員的工資等等這些制造費用。再有就是我們說的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有些合資廠家從國外公司轉讓知識產權,還要收取轉讓費,由于我們沒有這一塊,因此車價定位就比較低。”
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在生產成本上任何一塊的節省,都會有利潤節省出來。因為你的產能上去了,或者采購成本以及分攤的費用都降低了。因此在綜合成本方面,國內企業在生產規模和自主研發上去后,還是有降價的空間。另外,新車上市,必定會對老款車的產能和庫存有影響。轎車的價格還會持續小幅度、多輪次的漸進式的下降局面,降價是市場的正常表現。
有關數字表明,今年前5個月,全國轎車銷量就超過了150萬輛,成為增長最快的一個細分市場,多數乘用車廠家的銷量已創下新高,為下半年的產能提高奠定了基礎。而降價應該也是在綜合自身實力及產品情況,并結合對市場現狀的分析、判斷后作出的主動進攻決定。另外,今年不斷升級的新車型層出不窮,上半年已有60多款新車改款車上市,已經超出了去年的總和。下半年還將陸續推出不少于20款的新車,為了不減少市場份額,給新車型騰出空間,老車型降價也是必然的結果。
消費者:企盼價格穩定回歸
如果說,降價風蔓延開了,最應該得到實惠的是消費者,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往往是此起彼伏的降價讓消費者心存擔憂:購車后是否還會繼續降價?這就直接導致市場持幣待購的氣氛加重。
“消費者還是習慣買漲不買跌的心理,說明消費者的心理還不成熟。”華雪對持幣待購現象并不擔心。“今年前5個月,降價風并沒有那么嚴重,銷量還是穩步地增長,但一進6月,車市價格火拼后,銷量倒有了下滑,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預計降價風過后,銷量還會穩步回升。”
消費者普遍認為,目前的降價還沒降到位,正是這種持續不斷、此起彼伏的降價,使消費者產生了麻木心理,于是許多人在對“擠牙膏”式的降價采取了隔岸觀火的態勢,加入到“持幣待購”隊伍中來。
也有不少消費者認為,車商們降價是個利好消息,一來可以再擠走點泡沫,還可從中撈到不少實惠。
在最近買車的消費者中,多數就是看中了這個非常時期買車。像新寶來上市之際,北京地區經銷商對老寶來優惠有所加大。其中寶來R運動版在4S店的促銷價為17.88萬元,寶來1.8舒適型也可優惠8800元。很多消費者正是沖著老寶來的優惠購買的。“老款車已經很成熟,而且數量會越來越少,像夏利、捷達等車,價格下降的空間已經很小,能優惠幾千塊就已經很實惠了,再送點裝飾啥的,趁著最近有階段性的優惠,買了還是比較合算。”一位新車主興奮地說。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國內消費品市場的競爭也愈發激烈,尤其是汽車行業的競爭已經發展到了極致,同質化的產品必然會導致產品價格的殘酷競爭。華雪認為,降價是大趨勢,但永遠不會有最低點。消費者不要對降價抱太大希望。就目前情況看,跟進降價的廠家超過目前經銷商優惠幅度的可能性很小。買車不要光看價格,服務與配件的價格才是日后養車的隱性成本,經過長時間市場檢驗,性價比與售后服務更為突出的車型才是家庭購車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