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車美女依然是車展的最大看點
中國地大物博,南北文化本就有著相當大的差異。當然,車展也不例外。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林林總總的車展就會讓曾經去過的人品出來“京味兒”、“海派”和“務實”,當然,給人的感受也不盡相同。今天我們就以廣州、北京、上海車展為代表談談中國“南北車展”的各自特色, 品品它們獨特的風味所在。
廣州車展商味濃厚
廣州車展與北京車展、上海車展的差距越來越小了。并且正在擺脫“鄉土氣息的區域車展”的影響而致力于打造出第三大全國車展。
廣州車展在硬件上的確有所進步,廣州國際會議展覽中心號稱目前亞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展覽中心。單個展館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硬件設施一流。
這次車展就有不少廠商坦言,參展目的是“促進銷售,品牌推廣”。這種“市場高于一切”的特色無疑正符合廣州這個城市的務實特性。
北京車展盡顯大氣
經過十幾年的摸索與發展,北京車展可以用上“國際”兩個字了,據說正在努力爭取世界第六大車展的名分。2004北京國際車展被業內人士認為最具有“國際”色彩。這不但體現在許多國外著名汽車品牌首次亮相北京車展,也體現在通用、福特、豐田等世界汽車巨頭紛紛將本屆北京車展升級為全球車展的參展規模,攜旗下全系一線車型前來參展。
今年北京車展推遲到了11月份,盡管離北京車展還有近4個月的時間,但坊間已經傳遍今年將有10款全球最新的概念車在本次車展推出。看來,北京車展越來越國際了。
上海車展開放透明
“嚴謹、認真、方便”是采訪過去年上海車展后給記者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啟用了位于浦東的新展館后,“其開放的海派味兒透著濃厚。”這是一位采訪過上海車展和北京車展的記者的評價。“參展商的多少暫且不說,展覽的布局、通道的順暢、組織的嚴謹就值得我們學習。”
記者采訪上海國際車展,沒有堵車,沒有停車難,浦東發達的公共交通和寬敞的展館給看車展的人提供了充足的便利。
廣州車展正在進行中
提到中國車展,人們最先想到的是北京車展和上海車展,事實也是如此。經過多年的努力,北京、上海兩大車展已經形成了規模和影響。
而各地舉辦的車展無論從規模和參展商來說都有一定的差距。這其中,正在舉行的廣州車展憑借其獨特的地理優勢和眾多參展企業成為中國車展“第三”的有力爭奪者。它的依據是,繼廣州本田的成功之后,日產、豐田全部實現了在廣州的跑馬圈地,韓國現代進軍廣州的項目也在加緊進行。過去,人們提到廣州汽車,仿佛只有廣州本田是代表,但是經過幾年的發展,廣州汽車已經形成了本田、日產、豐田、現代為主的多品牌多車型的大型汽車集團,作為當地企業,參加本地舉行的車展當然是近水樓臺。
同時,以多品牌為標志的車企在廣州的扎根,為廣州車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兩年前的廣州車展還是以日本車為主,但是隨著去年上海通用等企業的涉足,廣州車展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綜合車展之一。此外,作為城市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會展業,是廣州最擅長的拿手戲。
各地紛紛爭“第三”
“僅次于北京、上海”似乎成了各城市車展的習慣用語。事實上在業界似乎也存在著這樣一種說法,北邊有北京車展,南邊有上海車展。這兩大車展基本構成了中國車展的最高水平。好像國內大多數城市更愿意接受這個事實,于是在誰是第三上開展的爭奪比第一、第二名更為慘烈。
汽車是衡量一個城市經濟發展情況的晴雨表。記得中國汽車工業機械聯合會會長張小虞曾經說過,由于中國地大物博,中國的車展有多少都不能算多。而事實上,中國已經形成了以北京車展、上海車展、杭州車展、長春車展、廣州車展等全國大型車展為主,其他各省市車展百花齊放的車展經濟。
先來說說北京車展。兩年一屆的北京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Auto China),創辦于1990年。經過16年的培育和發展,北京車展目前已經成為國內規模最大,權威性最強,并在中外汽車界和會展界有較高知名度、較強影響力的國際性專業品牌展會。每屆的北京車展都是在6月份舉行,但今年卻改在了11月份。
不管怎么說,北京國際車展在參展商數量、展品的品種、數量以及觀眾人數等方面都創造了我國專業展覽會的紀錄。
再說上海車展。去年的4月下旬,盛況空前的第十屆上海國際汽車展覽會在上海浦東隆重舉行。展會一改過去因場地不足所造成的“兩館”甚至“三館”辦展的格局,使展覽總規模達到8.1萬平方米。上海車展全面展現了當代汽車工業的領先技術。國外各大著名汽車公司占據了新國際博覽中心2號、3號、4號館,總面積接近3.5萬平方米。由此,上海國際車展也一躍成為目前中國規模最大的汽車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展館面積擴大了,軟件服務也上來了,通常的堵車、環境混亂在上海車展沒有看到。
那么廣州車展能排在第幾呢?
我們知道,大型國際汽車展對場館的硬件要求非常高。昨天開幕的廣州車展使用的是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新館。可用展館13個,展廳總面積達到15.2萬平方米,可搭建7000多個國際標準展位,是亞洲最大的展覽館。這是廣州車展的一張王牌。
第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樣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讓他們看到更多、更好的新車、概念車,更好地引領他們消費。
編后
4個月后看北京車展
歷來的北京車展都是在雙年的6月份舉行,盡管當時的天氣已經很熱,但參觀的人氣更熱。而隨著車展越來越國際化,這種熱度還在不斷升溫。
筆者曾經參加過國內舉辦的多個車展,論起車展,當屬北京。北京是全國的經濟、文化中心,商人、名人、成功人士云集。北京的車展歷來以規模最大,權威性最強雄居于國內車展之首。而國外著名的汽車廠家也都愿意投入巨額費用在這個中心展示自己的最新產品。
不可否認,北京車展的弊端也給北京車展帶來了不小的負面影響:交通擁堵、環境混亂、場地狹窄、空氣污染等等。
主辦方也認識到了這一問題,早在去年就決定建一個新的更完善的展館以滿足日益擴大的市場需求。而2006的北京車展也準備在新展館舉行,但不知什么原因,主辦方前不久宣布今年的車展還將在老展館舉行,但時間延后了5個月。
盡管離北京車展還有近4個月的時間,但坊間已經傳遍今年將有10款全球最新的概念車在本次車展推出。
看來,北京車展不缺人氣,缺的是環境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