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日產生產方式的核心:同期生產
記者:花都工廠與追濱工廠的差距和優勢體現在哪里?
門田誠:花都員工具有非常強的執行力,學習能力,具有很高的學習欲望以及挑戰的能力,這點和日本、墨西哥以及中國臺灣裕隆日產相比都要強。和追濱工廠相比,我們在品質指標上,還有不少差距,但是在制造總成本指標上,東風日產實現總成本下降35%。
記者:在你看來,日產生產方式的核心是什么?
門田誠:日產生產方式的核心是“同期生產”,也就是在現場管理中實施“質量基準、杜絕浪費”,物流、制造、庫存都是以這個標準來實施。
記者:用一個質量案例來體現東風日產的進步?
門田誠:比如天籟的發動機蓋部分和車身的間隙質量,日產全球的標準是3mm,但是東風日產的裝配質量達到小于2mm,這是全球最高水準。
記者:在考量整個工廠的生產效率的數據上,東風日產的差距有多少?
門田誠:如果說日產全球的生產效率頂級水平是以1為基數的話,東風日產的水平是1.3,還有不少差距。
記者:和追濱工廠巨大的機械化水平的差異,是不是導致兩個工廠制造水平有一定差異的原因?
周先鵬:這當然是比較重要的一個方面,特別是在作業方面的意義尤為重大,在歐美工廠中,可以達到80%~100%左右的機械化率,但是目前在國內還是需要人工操作力量來保證。通過科學的訓練,在技能方面的培養達到提升的標準。通過制造操作流程固化等基本技能的學習,可以實現整體制造水平的提升。
記者:就目前而言,東風日產的最大優勢體現在哪里?
周先鵬:因地制宜的制造本土化。從國內汽車行業的經驗來看,本土化執行徹底的企業往往可以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特別是水平很高的管理團隊組成的本土化集體會有很高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