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汽車集團(下稱南汽集團)董事長王浩良打造的自主品牌汽車資本平臺已成雛形。該實體為南京名爵實業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金達18億元,共有7家投資者參股。此舉完成之后,南汽自主品牌項目將進入縱深階段。
資本杠桿的支點
在消化羅孚資產上,上汽集團的速度遠遠快于南汽集團:上汽集團率先成立自主品牌的汽車公司,至今南汽自主品牌(566項目)汽車公司仍未獲準成立;上汽集團基于羅孚75平臺研制的新車秋季將要面世;而南汽集團基于羅孚技術開發的新車需要到2007年3月才可能面世。
沉默的南汽集團并未停止建設自主品牌的步伐,盡管一切都顯得那么的不容易。
記者獲悉,8月,南京名爵實業有限公司成立。該公司注冊資本金為18億元,共引入7家股東:南汽集團4億元,南京新技術經濟開發總公司3.8億元,南京江寧經濟技術開發總公司3億元,江蘇省國信資產管理集團2億元,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2億元,南京北園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1.8億元,南京市浦口區國有資產投資經營有限公司1.4億元。
盡管南京名爵實業有限公司前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相當接近,均在20%左右,但南汽集團并不擔心控制權旁落。據知情人士透露,其余6大股東基本上為南京市政府下屬企業,有的甚至是南汽集團的股東。他們亦表示并不打算參與汽車的經營管理。
企圖四兩撥千斤
至于南汽集團為何先成立南京名爵實業有限公司,由其100%控股實際運作名爵的汽車公司(假定為名爵汽車公司),這背后既有苦衷,亦有資本運作的精心打造。
苦衷是,盡管南汽名爵項目今年3月10日通過國家發改委的備案,但目前仍未被正式批準。因此名爵汽車公司無法成立。
而資本運作體現于王浩良兩步走的戰略中。既然名爵汽車公司無法成立,那么就先成立一個投資平臺公司,然后等名爵汽車公司成立后,再控股實際運作的名爵汽車公司。
這種設計的最大好處是,南汽集團用最少的錢控制最大的資產。即,假定南京名爵實業有限公司不再增資擴股(實際上他也不需要增資擴股),南汽集團只要控制了南京名爵實業有限公司,而南京名爵實業有限公司保持對名爵汽車公司的控股地位,則無論今后名爵汽車公司如何增資擴股,南汽集團都可以用4億元來掌控超過100億元的資產。
與上述設計相反,如果沒有投資平臺(南京名爵實業),那么南汽集團僅靠4億無法掌控100億自主品牌項目。申銀萬國證券分析師王智慧說,“假定南汽名爵汽車公司注冊資本是18億元,南汽集團仍然出資4億元,其他股東持股也未變。那么一旦再次增資擴股時,南汽拿不出足夠的資金來,其第一大股東地位可能旁落。”
王浩良曾經表示,南汽566項目(羅孚項目)建成約需100億至120億元。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南汽集團資金確實不足以運作如此龐大的汽車項目,即使可以解決一次融資時的資金問題,未來勢必陷入讓出控股地位和資金捉襟見肘的兩難境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