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廣州本田增城第二工廠建成投產。在新聞發布會上,廣州本田在產能由目前的24萬輛擴展到36萬輛之后,后續產品如何導入成為100多家與會媒體最關心的問題。遺憾的是,廣州本田繼續了過去的謹慎作風,對后續車型問題閉口不談。
記者在發布會上,就這個最熱點的問題,向廣州本田執行副總經理付守杰發問:“增城工廠建成后,廣州本田說將每年導入一款新車型,請問產品規劃是怎樣的?”
付守杰的回答是:“廣州本田今后每年都會有新的車型推出,對此我們今后還是會一如既往的實施,新車型在適當的時機我們會向大家公布!睕]有透露任何實質性的信息。
發改委官員希望廣本自主開發車型
在廣州本田增城工廠的落成儀式上,國家發改委工業司車輛船舶處處長陳建國與會,他的發言很簡短,卻再次傳達出一個強烈信號:國家發改委希望廣州本田這樣的合資汽車公司,在產能不斷擴大的同時,能夠自主研發新車型,以滿足新產能擴張的需要。
“我和本田的兵后篤芳先生在交流時討論過一個問題,在中國汽車市場不斷增長的時候,以后年銷售規模在100萬輛以下的企業還能不能生存?廣州本田8年來,從1萬輛、3萬輛、5萬輛、12萬輛、24萬輛,到現在的36萬輛,以后肯是48萬輛,并向100萬輛邁進。在這樣的過程中,希望廣州本田能夠自主開發新車型,創造(合資企業)一種新的模式,通過合資企業的自主創新來提供新車型,以達到100萬輛的規模!标惤▏诎l言最后明確指出:“中外合資汽車企業應該重視自有品牌的發展!
需要注意的是,陳建國這次的發言,并不是像讀發言稿那樣的照本宣科,也沒有僅談一些祝賀之辭,而是即興發揮,有備而來。
隨后,廣州市市長張廣寧的講話,對陳建國做了一個呼應:“廣州目前已經成為國內三大轎車基地之一,也希望廣州本田未來能夠實現年產100萬輛的目標,更希望廣州本田能夠研發出合資企業自己的產品!
此前的9月16日,在天津舉行的2006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國家發改委工業司副司長陳斌也著重提到了合資汽車企業的自主開發。陳斌在當天的主論壇上說:“在自主開發成為汽車行業內外的關鍵詞以后,最關心自主開發和產品商標的是中外合資企業。在享有多年技術引進成果的同時,也曾經淡于談論自主開發,但是隨著汽車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新車型的陸續推出,特別是經過本土差異化設計的車型得到了消費者歡迎的同時合資企業也開始重視自主開發了!瓝宜,近兩三年,國內企業包括部分合資企業,將會有這樣一批產品陸續推出,這將是一個進步,一個可喜的變化!
陳斌更點明主旨地提出:“中國政府既然批準成立中外合資企業,也希望合資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提高市場知名度,而合資企業發展壯大和提高知名度最重要的特征是能夠擁有自己的產品商標。擁有自己的產品商標就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自己的知識產權要靠自主開發所獲得。對于真正想把合資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中外雙方來說,合資企業的自主開發不是行政干預的行為,而是一個市場競爭的必然,一個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
在廣州本田新工廠的建成儀式和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國家發改委的官員對合資車企應該自主開發的表態,表明國家正在釋放一個強烈的信號:鼓勵合資車企自主開發,合資車企也必須自主開發。
值得注意的“國家發改委11號文件”
今年3月12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11號文件:《關于加快推進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的通知》。通知指出,新增產能應該“支持汽車生產企業加強研發體系建設,在消化引進技術的基礎上,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明確規定“所有新建汽車整車生產企業和現有企業跨產品類別的生產投資項目,除滿足產業政策要求外,還要滿足自主品牌、自主開發產品的條件”。
國家發改委官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合資企業至少要明確新增產能為中外雙方合作研發;實際上,這份文件要求‘十一五’期間新增產能必須傾向于自主創新產品,這是在逼迫合資企業搞自主研發。
在廣州本田增城工廠落成時,國內媒體就開始擔心,由于本田目前在國內還有另一家整車合資企業東風本田,CR-V和CIVIC都已經拿到東風本田生產,廣州本田后續車型如何導入將是一個難題,甚至有媒體直接指出,廣州本田有從目前的“產能不足”轉向“產能過!敝。
廣州本田目前投產的車型共有四款:兩廂飛度、三廂思迪、中級車雅閣和MPV奧德賽,增城工廠目前生產雅閣車型,并能夠生產一廠的所有車型,可以緩解一廠產能不足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