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近日宣布,其基于羅孚平臺技術研發而成的自主品牌定名為榮威。我們認為,與紅旗、奇瑞等自主品牌的早期市場推廣略有區別的是,上汽從一開始就在強調榮威是一個國際化的自主品牌,或者說是自主的國際化品牌。
一個汽車品牌的誕生離不開其核心技術的淵源。榮威的核心技術是上汽收購英國羅孚75轎車平臺的核心技術。因此,從技術源頭上看,稱榮威是國際化自主品牌不過分。但是,衡量自主品牌國際化成功與否的根本還是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雙重表現。
以自主品牌奇瑞來說,近幾年不但在國內市場快速擴大市場占有率,出口海外的步伐也越邁越大。目前奇瑞轎車在海外20個國家已擁有經銷網絡。可以說奇瑞為自主品牌汽車“無外不強,無內不穩”做了很好的注腳。
從韓國汽車工業的成功崛起看,其自主品牌汽車在受到本國消費者“保護性”垂青的同時,依靠出口歐美汽車發達國家走品牌國際化的道路也是捷徑之一。今年德國舉辦世界杯足球賽,德國本身是汽車工業的強國,但世界杯的汽車贊助商居然是韓國現代起亞汽車。這足以反映現代起亞不惜重金要在歐洲市場推廣品牌的決心。
不僅如此,韓國現代起亞汽車還在德國呂塞爾斯海姆市建立了汽車研發中心,根據歐洲市場的特點靈活地進行設計。這種國際化眼光值得中國汽車企業借鑒。
當然,自主品牌國際化的道路注定不會一帆風順,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遠的不說,福特汽車公司決定行使優先權購買“ROVER”商標就是一個例證。對此,中國汽車企業應當做好準備。
我們認為,國際化也昭示著自主品牌汽車由弱漸強、由低漸高、由小漸大、由內漸外的趨勢。這種量變的積累是我國自主品牌汽車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