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榮威750
2001年,中國汽車產量是234.2萬輛,其中轎車產量僅為69.5萬輛,轎車在全部汽車產量中所占的比例不到30%。2006年前11個月,汽車銷量在650萬輛左右,轎車產量超過250萬輛。預計到年底,汽車產銷量將達到700萬輛左右。
屈指一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整整5年,這5年,最明顯、發展最快的應該算是中國的汽車產業了,說它正在從青澀的少年逐步向熱血青年成長一點也不過分。
記得在北京車展期間,記者采訪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張小虞時他曾經表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汽車工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5年的成就是巨大的也是有目共睹的。他回憶說,5年前當中國在研究應對加入世貿組織后,可能對產業帶來挑戰和機遇的對策時,當時的中國汽車產業(也包括當時的中國合作合資的汽車企業),都被列入最令人擔憂的產業。
開放的市場給中國汽車業乃至世界汽車市場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經過5年的發展,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完全達到當初對世界貿易組織(WTO)工作組的承諾,而出口額也保持著每年增長15%的高速度。
就在前不久,華晨汽車集團董事長祁玉民在德國不來梅,與歐洲的一家大型汽車貿易公司一次簽署為期5年、共15.8萬輛中華轎車的出口協議。這一單不僅僅對華晨,對所有中國汽車企業來說都是值得慶賀的。回憶一下,我們現在的大多數人依然清晰地記得桑塔納,記得捷達,其實這些車的原產地都是德國。盡管現在中國市場已經有了上百款車型,但桑塔納、捷達依然熱銷,只不過價格從原來的17萬-18萬降到了現在的7萬-8萬。
說到出口,不僅是華晨,還有“奇瑞”、“長城”、“華普”和“吉利”這幾個民族品牌也都早已瞄準海外。
短短幾年間,汽車從原來的一邊倒(只進口,沒出口)已經逐步演變成了你來我往。有統計數字告訴我們,早在去年,中國汽車整車出口首次超過進口,達17.3萬輛,比進口整車多1.1萬輛。盡管今年還有10多天才能翻過,但可以肯定的是,出口數字比上一年至少增加15%。
盡管數量還不是很多,價格還不是很高,但誰能肯定5年后,中國汽車又會是一個什么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