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項目的啟動,意味著幾經坎坷之后,吉利汽車的海外戰略終于破冰
吉利海外擴張戰略終于邁出堅定的一步。
記者昨天從吉利國際公司獲悉,吉利海外第一個SKD組裝項目———俄羅斯項目已經于近日簽署,首批300輛自由艦將在明年一季度正式投產。
這一項目的啟動,意味著幾經坎坷之后,吉利汽車的海外戰略終于破冰,之前,因為遭遇馬來西亞相關政策的限制,吉利汽車的馬來西亞項目一直處于擱淺狀態,而作為替代項目的吉利印度尼西亞項目,目前也處于停滯狀態。
年產3萬輛
吉利國際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吉利汽車規劃,吉利汽車的俄羅斯項目將采取零部件和技術供應、生產以及銷售分離的模式進行運作。其中吉利提供零部件和技術,并負責質量的監控;烏拉爾汽車廠則負責制造;而吉利在俄羅斯的代理商將負責所產車型的銷售,銷售方面的合作協議也已經簽署。
“基本布局已經完成,明年一季度開始生產,明年全年產量為1.9萬輛,并力爭到2008年實現3萬輛的生產和銷售。”上述人士告訴記者。
首先投產的車型是吉利自由艦,此外,吉利金剛、遠景以及其他未來車型都將在該工廠生產,而一些老車型則不包括在內。
上述人士還表示,由于俄羅斯政府非常重視保護本國汽車工業,因此在當地銷售的吉利轎車將盡量避免和俄羅斯當地生產的車型進行競爭,而將競爭對手放在韓國轎車上。據悉在當地銷售的吉利自由艦的售價將在1.15萬美元左右,而其主要競爭對手現代雅紳特的價格則在1.2萬美元左右。俄羅斯本國生產的拉達10型的售價則在0.8萬-1萬美元左右。
記者同時還獲悉,早在2005年,吉利就已經將旗下最暢銷的“自由艦”運往俄羅斯,接受包括碰撞試驗在內的5項認證,隨后整車的試銷也已經開始。“今年我們在當地的銷售將達到800輛左右。在上述動作的同時,吉利還和當地汽車企業就SKD組裝進行了接觸。此前,吉利方面曾經和位于莫斯科以南1000公里的陶里亞蒂的一家汽車企業進行接觸,準備租賃其廠房作為組裝基地。陶里亞蒂是俄羅斯著名的汽車城,包括拉達在內的俄羅斯汽車企業均位于該地,不過吉利最終選擇了更有實力的烏拉爾汽車廠。
據悉,吉利和烏拉爾汽車廠的合作并不涉及資本合作,但是上述人士表示當該項目發展到穩定程度,吉利將考慮在當地投資建廠。
目前,奇瑞、長城、中興等也已進入俄羅斯市場。據悉,當地目前每年汽車銷量達150萬輛,其中40%集中在莫斯科大區,20%在圣彼得堡地區,整個俄羅斯市場到2010年有望增至260萬輛。盡管市場潛力巨大,但俄羅斯本土車企卻狀況不佳,今年前9個月轎車產量同比下降7%,國產車很多連助力轉向都沒有,因為產品老化,拉達汽車廠的市場份額正以每年10%~12%的比例萎縮,而像吉利生產的車型在當地市場一年則有20萬輛的短缺。
事關蘭州項目
吉利此次順利進軍俄羅斯市場,俄羅斯烏拉爾汽車廠功不可沒,該工廠距離俄羅斯在該地區的最大城市葉卡捷琳娜堡約80公里,“原來是一個軍用汽車工廠,現在我們將把它改造成為能夠制造民用汽車的工廠。”
該地區遠離俄羅斯汽車市場的中心城市。上述人士表示,之所以選擇該地區,是看中了該地區的物流成本。“俄羅斯的主要經濟中心位于西部,從西部有大量的工業品運往遠東,而火車返回西部時,往往是空車返回,因此運價非常低。”
該人士還表示,根據吉利汽車的規劃,俄羅斯項目未來所需的散件將在蘭州工廠生產,然后通過鐵路運往烏拉爾地區。但是目前由于蘭州工廠遲遲未能獲批,因此目前只能在寧波工廠生產。“寧波工廠的優勢是海運,而烏拉爾地區位于俄羅斯內陸地區,只能采取鐵路運輸,從寧波工廠運輸SKD件去烏拉爾,成本非常高昂。”2005年10月,吉利汽車和蘭州市政府簽署協議,共同設立合營公司以生產吉利轎車,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表示,設立蘭州工廠有面向中亞東歐出口的考慮。
但是最近有信息披露,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構想的五大新基地,除了湘潭基地外,包括蘭州在內的其余四個新基地目前均被卡在了發改委,何時獲批還是未知之數。該人士表示,蘭州工廠是否獲批,將很大程度上影響俄羅斯項目的進展。
不過記者了解到,盡管蘭州項目目前并未獲得批準,但是相關的籌備工作仍在加緊進行中。今年10月30日,蘭州市政府與浙江吉利汽車集團正式簽訂了年產10萬輛汽車的生產線合同。根據協議,合資公司將生產現有的吉利轎車型號,包括自由艦和其他新開發的車型,注冊資本為人民幣4億元,集團和蘭州市政府分別擁有57.5%和42.5%的股權。
據悉,該項目首期投資4億元,建設分兩期。一期生產線全面建成投產后年產量將達到5萬輛,二期建成投產后年產量可達10萬輛。
目前該工廠的總裝車間基本完成主體工程,明年2月28日將開始試生產,全年產量預計為1.2萬輛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