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場汽車的豪門盛宴在上海浦東國際展覽中心落幕。或許是與2006年11月的北京車展時間間隔太近,盡管跨國汽車公司的展臺氣勢恢宏、裝飾奢華,但總給人一種似曾相識、缺少看點的感覺。倒是自主品牌企業表現不俗。其中最值得關注的當屬自主品牌的代表——吉利汽車。
更寬的產品系列
吉利的展臺不算大,但主題十分鮮明:“自主品牌·科技創新”。更直白地解釋,就是“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讓吉利汽車走遍全世界”。代表著吉利科技創新水平的14款整車,分布于兩條“高速公路”上,展臺中間是一張世界地圖,展臺中間是一張世界地圖,彰顯出吉利的海外戰略。
吉利參展的起點車型是代表吉利進入現代造車時代的自由艦。代表了吉利汽車發展方向的美人豹II、吉利金剛II、遠景II等三款新車同臺首次亮相,則使本次車展成為吉利參展有史以來推出新車最多的一次。而展出的海尚三廂混合動力轎車、海域三廂M100甲醇代用燃料轎車兩款新能源轎車則順應世界汽車節能環保的發展潮流,也是吉利探索開發高科技產品的嘗試。具有英國貴族血統、并將在吉利上海基地生產的吉利首款豪華轎車——經典出租車也在揭開面紗。
吉利展出的還有自主研發的AGF方程式賽車、中國跑車以及海訊二廂、海訊三廂兩款運動型轎車.作為我國首款方程式賽車的AGF方程式賽車,憑著其搭配的CVVT——JL4G18發動機的出色表現馳騁大江南北,令無數賽車愛好者著迷,而與AGF方程式賽車同“芯”的吉利遠景也一夜成名。
更高的技術含量
車型變化的背后,是吉利技術水平的快速成長。吉利此次參展的展品具有安全、環保、科技的共性.以自由艦為例,這款車擁有九項車身安全護衛系統、八項室內安全護衛系統、十一項駕乘安全護衛系統等28項超強安全護衛系統,安全性能在同級車中遙遙領先,并配備了吉利自主研發的電子助理專項系統,采用了先進的德國”BOSCH”新型M7.9.7燃油噴射ECU系統,提前完成國家規定的歐Ⅲ排放達標要求,保持了安全、環保與科技的同步.自由艦被稱為”代表著吉利進入了現代化\規模化\高水平的造車時代”。
除了自由艦外,吉利目前的熱銷車型之一吉利金剛,以及目前仍處于試銷階段但銷售就出現供不應求局面的遠景,無一例外地實現了安全、環保與科技的有機結合。
支持這些產品研發的,是近幾年來吉利內部發動的“技術革命”.吉利斥巨資進行技術改造和硬件設施建設,每年拿出銷售收入的6%進行研發。近幾年先后投資數億元成立吉利汽車研究院,引進激光掃描儀、振動噪聲儀、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等先進的儀器和軟件, 建設造型室、試驗試制車間、快速成型中心、環境實驗艙、材料試驗室等。
不僅如此,還引進了世界先進的瑞士ABB公司焊接機器人,韓國大宇公司自動焊、傀儡焊等先進設備,以及世界通用的涂裝陰極電脈(注:電脈是一道涂裝工序)、高溫烘烤工藝、三坐標檢測技術。
在此基礎上,吉利先后與多個國際汽車設計公司開展聯合開發設計,與意大利汽車項目集團合作開發一款新車,學會了汽車的造型設計技術。吉利通過與韓國大宇國際的合作學會了如何實施“同步工程”,即結構設計與工藝設計同步進行。
經過近幾年的不懈努力,吉利的研發模式和手段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榔頭”敲樣車、圖版、鉛筆和直尺設計樣車的局面已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全數模化的現代開發手段和現代化的流水生產線,同時完全具備了整車造型、車身、底盤、汽車附件、發動機、變速箱、整車電子電器等開發設計能力。
強大的研發團隊
業內一般認為能不能堅持自主創新關鍵是認識和理念,而進入汽車界就要自立自強的李書福卻說支持自主創新的關鍵是人才。
與多數展臺上明星代言或老總出場不同,4月21日下午,在車展吉利專場新聞發布會上,出場的是一個強大的“海歸”團隊:吉利研發系統的領軍人物趙福全,“四大金剛”——祁國俊、吳錦、王德倫、張彤。祁國俊,是科技部“十一五”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汽車開發先進技術”總體專家組成員;吳錦博士,美國國家科技標準“汽車制造及新興材料”專家組成員;王德倫博士,在機械制造、自動控制、車輛工程方面都有深厚理論基礎與豐富實踐經驗;張彤博士,科技部“十一五”“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課題負責人。
這些業內著名的“海歸”、世界汽車行業的“翹楚”,正為吉利技術整合、中高端車型、能源車型的開發,進入歐美全球市場進行全方位準備。這些設計的精英來到極力的時間基本是在這一兩年內,而且他們在歸國之后曾先后就職于其他自主品牌企業,如華晨、長城、力帆等。他們從海外強勢汽車公司回到中國,又從不同的自主品牌企業匯集到吉利,最有力地說明:干汽車,最有潛力的企業在中國,最有引力的舞臺在吉利。
騰飛的基礎
企業參加車展,無非是向社會展示自己近期所發生的變化和在產品方面的成績。從車展示看,經過十余年的打拼,吉利正在變化的是迅速成長的實力,而不變的是造車的理念——從造老百姓買得起的車,到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
汽車是一個資金、技術、人才密集型的產業。資金方面,從1998年吉利生產第一輛車算起,多年來選擇了為老百姓造車,吉利車的低價位使得國內經濟車乃至整體車價不斷下調。在廣大消費者受益的同時,吉利也喪失了靠暴利迅速積累起雄厚資金的機會。但是經過10年的艱苦奮斗,吉利已形成一定規模,有了一定的資金積累和良好的融資渠道。
技術方面,從本次車展可以看出,吉利的技術實力已從整車研發發展到核心零部件技術。填補國內諸多領域空白的CVVT——JL4G18發動機、系列液控自動變速器、電子助力轉向系統(EPS)等汽車核心零部件,不僅使吉利的產品品質有了全新的飛躍,也是吉利產品保持成本優勢的一大保障。
人才方面,吉利除了匯聚了大量的“海歸”和來自國內各大骨干企業的人才,還注重培養高素質的研發人才隊伍和全員培訓,為全面提升產品綜合奠定了基礎。
綜觀車展,中國汽車企業與跨國公司差距還是巨大的。但業內形成共識的是,中國是世界最后一個汽車大市場,而中國汽車的希望在自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