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投入百億資金能否破題新能源車?
就像冬日寒夜里一根被點燃的火柴。日前,在重慶舉行的“節能減排”論壇暨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啟動儀式上,至少讓人們看到了希望。
這希望便是:一項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業三方聯動,對節能和新能源車市注入的近百億元資金的計劃。
流言VS“點火”
11月27日,一場被長安汽車董事長、總裁徐留平認為是“中國汽車產業發展里程碑上重要一頁”的論壇在重慶舉行。會議的全稱是“城市發展與汽車節能減排高峰論壇”,受邀發言的除了國內車界的諸多精英,還包括國家科技部部長萬鋼和財政部等政府部門一干重量級官員。
也就是論壇舉行的第二天,一條題為“財政部投200多億元購買新能源車將獲補貼”的新聞瞬間占據了各大網站的頭條。在這則新聞中,財政部成為焦點,因為,“初步預計到2012年,財政部將向新能源車的推廣使用投入200多億元。”
“作為主持人,我一直在現場,但沒聽到這一數字。”對于這則報道中提及的“200億元”,論壇的主持人、長安集團副總裁朱華榮一頭霧水,“王司長(國家財政部經建司司長王保安)在發言中的確談到了要對新能源車流通和生產環節,利用政府補貼和稅收政策給予支持,但并沒有說到具體金額。或許是記者聽錯了吧?”
此后經記者多方核實,發現“200億元”一說并不存在,但由財政部利用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等財政政策鼓勵節能和新能源車發展的思路,卻在這次論壇上浮出水面。
王保安透露的財政政策包括四個方面:一是要研究采取財政補貼政策,支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大規模推廣應用;二是采取稅收優惠政策支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三是要研究加大對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研發投入力度;四是運用政府財政政策,鼓勵引導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消費。
“撞車”VS跟風
“財政部具體要投入多少?怎么投?現在還在研究當中,我們也不知道。但這次重慶作為科技部‘十城千輛工程’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程的首個啟動城市,財政部并沒有撥付任何款項。”
在論壇舉行的同一天,一個由國家科技部主導的“十城千輛工程” 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大規模推廣應用工程啟動儀式也同時在重慶進行。
這項旨在進一步推進中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產業化進程,實現節能減排和環保目標的項目, 計劃用3年到4年的時間,每年發展10個城市,每個城市推出1000輛新能源汽車開展推廣應用工程,即“十城千輛工程”。重慶是該項目首批啟動的城市之一。
正是由于北京奧運會上所投入運營的598輛各類新能源汽車的優異表現,在今年9月,科技部進一步提出了這一方案。彼時,萬鋼表示,“科技部正在設想,通過連續3年對國內10個以上有條件的大城市,進行千輛新能源汽車的試驗,并形成新能源供應設施的規模市場,使我國到2010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規模達到1萬輛。”而在此次重慶論壇上,萬鋼再次調高了這一目標,希望未來連續三年在公交、出租、公務、市政、郵政等領域率先推廣使用規模達6萬輛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以此來拉動規模產業化的進程。
“科技部給了1000萬元、重慶市政府給了2000萬元,我們自己拿了2000萬元,一共5000萬元,作為項目的啟動資金。”朱華榮透露了啟動資金的構成及用途,“本來我們是準備拿這筆錢用做購車補貼的,但這次財政部說他們也在做這方面的準備。這筆錢(指用于啟動的5000萬元)怎么用,還得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