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清生:中國市場是中國汽車唯一的出路
中國汽車產業對海外市場依賴性最小,它不是源于對海外市場風險的規避,實質上是根本沒有打開海外市場。從中國汽車產業大局來看,世界金融危機對中國汽車產業的沖擊,較有影響的是汽車配件及摩托車。這兩大產品的海外市場拓展,至今也未受到國內經濟界重視,然而也是取得的成果最大。汽車配件出口的沖擊已經不可避免,摩托車產業也可能引發業界的重新洗牌。
中國汽車產業的出口自1980年代開始便受到重視,記得大眾與上海汽車合資談判時,便有條款要求合資產品返銷海外。東風集團干脆是以生產外銷型轎車為由向政府申辦了轎車生產證。直至上海汽車制造榮威系列時,仍有海外市場拓展的戰略計劃。然時至今日,可以看出在中國汽車產業中,不論是合資企業,還是自主品牌企業,海外市場的拓展努力一直受阻,原因有多方面,最重要的方面,仍然是制造力的差距。
美國財長鮑爾森此番急匆匆來到中國,果然也如國人所料,他一再強調中國政府應該擴展內需,刺激國內消費,以降低歐美經濟壓力。鮑爾森的主張,看上去也是老生常談,但是擱在中美經濟戰略對話的大框架中來表達,它的份量就十分大。因為美國雖然兩黨輪流執政,然其國際戰略、經濟政策都有很強的沿續性,所以鮑爾森的態度,確實表明并敲定了美國與中國經濟互動方面的基本思想。
而且,從過去的經濟戰略對抗走向對話和互相取暖,這使得過去貿易領域箭拔弓張的磨擦,回到了互有期待的戰略合作情境,這是中美經濟未來走勢中緩和政策的對話版。
那么,中美經濟戰略對話也基本理清了一條線路,那就是強化中國市場。美國即使是為減輕貿易逆差的壓力,為了美國的就業機會要求中國政府強化國內市場,對于中國來說,卻也是一個必須認真考慮的聲音。邏輯很簡單,拓展國內市場,政府方面仍然保有可作為的空間,而海外市場對于中國汽車來說,它只能是可遇而不可求,即使是在汽車產業發展遠比中國走在前面的日本,都大受其困,俺國一貫的“臆想性”海外市場開拓,或暫時可以打住。
提升制造力取代產品鏈擴張
隨著歐美汽車市場的大幅度萎縮,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的保守主義思想可能受到沖擊,在面臨金融危機困境的壓力下,跨國公司一方面在中國市場鞏固其老產品如捷達、桑塔納等的占有率,同時可能加速將其比較先進的新產品投放中國市場。這對于中國汽車消費者及中國汽車制造業換代升級都有好處。然而,它卻給中國自主品牌帶來巨大壓力。
如今,中國自主品牌企業已經壯大了,舉行過了成人禮,因此必須面對跨國公司進行正面的競爭。從今以后,不可以動不動孩子式的打不贏時便喊著“我要去告我爹”那種心態向市場及政府耍嬌。市場始終是平公客觀的,消費者的錢絕不是自己印刷的,而是拿血汁換來的,要打動消費者,必須拿出貨真價實的東西來。至于政府,如果它們有能力將中國汽車推上新的臺階,那一定不會等到現在。因此,中國自主品牌只能放棄幻想,直面市場。
俺以為,自主品牌有必要放棄過去的產品鏈擴張優先的戰略思想,多生就可能影響品質。將產品鏈擴張優先轉而為提升制造力,打造出一代鋼筋鐵骨的汽車,這可能是中國汽車自主品牌在風云激蕩的當今世界活下去的基本法則,是唯一突圍的出口。
在中國汽車自主品牌陣營中,恰好有兩組對比的新興企業,多生主義的吉利、奇瑞和少生主義的華晨、比亞迪,前者在過去將重要的精力擱置在產品鏈的擴張上面,后者則以少車型,集中精力拓展市場,兩相比較,以后者在業界的資歷、人才、制造力均未占優的情況下,贏得不俗的成績,可以看出來,真正能經營好一款車型,對于一個新興汽車企業來說,事關重大。
農村市場的雜復性一直被忽略
這邊廂與美國進行經濟戰略對話,那邊廂政府招集15家汽車企業談話,以齊心協力,共度時艱的姿態,展望了一下中國汽車市場前景。中國有7億農民,在汽車進入家庭階段,農村的貢獻不能忽略。然而,農村市場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市場,俺看到相關的理論專家們,認同了摩托車的農村市場前景。其實,自從中國城市普遍開始禁止或半禁止摩托車通行之后,農村市場一直是中國摩托車產業的增長點。但說到汽車,誰也沒法提出一個令人信服的推廣方案。
在中國農村,一直是二手汽車的重大市場,這一塊市場,沒有受到諸多二手汽車商的重視,這個情況比較奇特。俺一直在中國鄉村從事田野調查,觀察到中國鄉村市場對二手車普遍有期待,但這一塊往往是通過非專業化的商家經營,托熟人購買城市淘汰車的情況比較多。
同時,新車在中國鄉村的市場潛力也極大,尤其近幾年來,鄉村汽車市場對廉價的皮卡比較歡迎。可是,這方面的汽車管理政策對皮卡有所制約,即皮卡被視為貨運車,貨運車在進城及收費方面,都不及轎車及SUV優惠,像在北京市,被視為貨運車的皮卡是不能進城的。
但是,對于農民及中小企業,皮卡客貨運兼備,能拉人也能裝貨,特別符合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然而,皮卡的處境居然不及歐美。有關這一點,汽車管理高層需要思考,不要整天說大話過日子。而僅此一項,也說明汽車管理當局對中國汽車市場毫不知情,或者知情而不將政策適調到有利于農民方面,成為一個中國式的經典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