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轉型 本土車企第一步就是超過韓國
從1998年開始,中國汽車新一輪的發展浪潮至今已經整整10年。 這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汽車黃金10年。一組數據足以顯示這十年中國車市的偉大:1998年,中國汽車的年產銷剛剛突破100萬輛,而到今年底,中國汽車市場的規模已經逼近1000萬輛大關,高居全球第二大汽車市場的寶座;1998年,中國市場上的車型、品牌都屈指可數,而到2008年底,幾乎全球所有的汽車品牌都已經進入中國生產和銷售;1998年,一輛普通桑塔納的價格都要17萬元左右,而在今天,普通桑塔納的價格已經跌進8萬元區間,17萬元,可以選擇一輛凱美瑞、雅閣或者是帕薩特。
1997年~1998年,是中國汽車企業真正的創立之年,在這之后的黃金十年中,我們將可以見到其中多位主角的身影。
1997年,上海通用和奇瑞汽車成立;1998年,當廣州本田在南國接過廣州標致的遺產時,在浙江,李書福的吉利集團也開始把腳踏進汽車制造業,而在此時的海角天涯,海南汽車也正式開始了和馬自達的合作之路。
10年之前,我們不僅擁有了廣州本田和上海通用這些合資汽車公司的佼佼者,中國本土汽車企業也開始起步,10年之后,吳下阿蒙是否也已非昔日所見?
比亞迪F3DM的意義
12月15日,深圳大梅沙,比亞迪汽車正式在這里發布雙模電動車——F3DM,作為中國本土汽車企業發布的一款新車,F3DM卻吸引了來自全球汽車關注的目光。
因為這款車型的意義太重要了。 比亞迪F3DM不僅是中國本土汽車企業推出的第一款新能源轎車,它所采用的雙模電動技術,在全球市場也為首創,一直要到2010年,豐田和通用這些汽車巨人才會發布和其技術相類似的產品,豐田是技術進一步改進的新一代普銳斯,而通用則是預演其下一個百年計劃的雪佛蘭VOLT。
科技、新能源、技術領先,姑且不論比亞迪F3DM是否真的像它的制造者宣傳的那樣神乎其技,能夠讓這些溢美之詞在剛剛進入全球汽車大舞臺還不到6年的中國比亞迪汽車身上出現,就已經相當讓人驚訝。
12月2日,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夏治冰在和記者的一次面對面交流中謙虛地表示:我們之所以能夠這樣,是因為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比亞迪如此看待自己的成績,旁觀者卻已經對之興趣盎然。國內規模最大也是目前進步最神速的汽車合資公司——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任勇曾在采訪中對記者感慨:比亞迪這個企業應該很有前途,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的公司,只要它有一款車型在市場站住腳跟,然后把它的國際化管理模式移植過來,它就將前途遠大。
印象中,這是閱歷豐富的任勇第二次就國內的某一個汽車企業發表感慨,上一次,則是對目前風頭正勁的奇瑞汽車。巧合的是,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目前業績成長最快的汽車合資企業的掌門人,任勇的兩次關注的目光,都投向了中國本土的汽車企業。
任勇的感慨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國企、合資汽車企業這些中國汽車“正規軍”對本土汽車企業越來越高的關注。從1998年到2008年,中國本土汽車企業尤其是吉利、奇瑞一直在廉價、低品質的指責聲中負重前行,但在不知不覺中,它們已經成為中國汽車市場的重要力量。2007年,中國本土汽車品牌轎車銷量達到124.22萬輛,占轎車總銷量的26%,已經是四分天下有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