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6vcb1"><tfoot id="6vcb1"><output id="6vcb1"></output></tfoot></abbr>

<style id="6vcb1"><u id="6vcb1"><thead id="6vcb1"></thead></u></style>

<sup id="6vcb1"></sup>
  • 優惠養車

    中國汽車報:盤點08年國際車壇十大震撼事

    2008-12-20 09:09:24 來源: 作者:hejiarong
    手機看

      新任全球霸主豐田放慢發展腳步

      今年7月,豐田汽車公司宣布,下調2008年全球銷量預期至950萬輛。這意味著該公司今年全球銷量將較2007年增長1%,為2001年以來最低增幅。豐田在美國10月份銷量同比下滑26%的消息公布后,宣布2008年美國銷量預期由244萬輛下調至220萬~230萬輛。

      11月初,豐田公司又宣布,受全球經濟低迷和日元強勢的影響,將其2008財年的凈利潤預期值降低逾一半。此前的報告顯示,豐田本財年前6個月的收入大降48%。此次調低凈利潤預期值,意味著這一數值比上一財年降低68%。

      最近,豐田公司決定其在北美的共計14家工廠在12月22日和23日停產兩天。其后該公司再次作出決定,其北美主要生產小型轎車花冠和中型轎車凱美瑞的4家工廠將分別停產數天,最長達10天。此外,有消息稱,豐田計劃暫停三家本土工廠的生產。

      點評:調低市場預期本是一件司空見慣的事,但對于豐田,意義就有所不同。首先,日本企業一向以生產計劃精準著稱,豐田更不例外;其次,豐田無疑是跨國汽車公司第一陣營中近幾年擴張最穩健的公司。這樣一家計劃精細、發展穩健的公司幾次調低產量和利潤預期,除了足以說明當前金融危機對汽車產業影響的嚴重性,也讓業界重新審視國際化的風險。

      塔塔從福特手中收購豪華品牌路虎捷豹

      2008年3月26日,福特汽車公司宣布簽署向塔塔汽車出售捷豹、路虎業務的最終協議。

      福特汽車公司當年從寶馬手中買來陸虎花了27.3億美元,從英國購得捷豹花了25億美元。這次賣給塔塔加起來總共才23億美元,原因是這兩個豪華品牌一直處于虧損中。起初福特給捷豹和路虎尋找買主時,許多人都認為中國汽車的機會又來了,但中國的大汽車集團都選擇了袖手旁觀,這一度讓很多國人“大失所望”。

      富有戲劇性的是,年初塔塔收購福特路虎和捷豹一度被譽為英雄之舉,但年末卻傳來了這筆交易讓塔塔陷入資金危機的消息。塔塔汽車為了償還收購交易而欠下的過渡性貸款,不得不實施配股,甚至在報紙上打出廣告“高息攬儲”來解決現金緊張的問題。假如當初中國企業真的搶占了“并購先機”,那么現在掙扎的就不是印度塔塔,而是中國的“塔塔”了。

      點評:塔塔收購路虎和捷豹的初衷,和中國汽車企業籌劃海外并購有很多相似之處,為的是改變自身廉價低檔的品牌形象,并快速進入歐美市場。但近年豪華汽車的銷量增長乏力已成定勢,環保和經濟型轎車成為主流。這次收購,雖然對塔塔汽車的品牌有正面提升,但另一方面,調查顯示70%以上的歐美消費者認為對路虎和捷豹品牌本身反倒有負面影響。即使沒有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這筆交易是否合算也仍然存疑。中國車企應該慶幸自己當初“置身事外”,并在將來海外收購中采取更理性的態度,不輕易被“豪華品牌”所誘惑。

      經濟危機逼迫汽車零部件業重新洗牌

      2008年,總部位于德國小鎮赫爾佐根-赫若拉赫市、銷售收入89億歐元(2007年)的舍弗勒集團,卻對2007年銷售收入高達166億歐元、2008年預計銷售收入264億歐元的大陸集團發起了收購戰。

      7月15日,舍弗勒集團首次報出收購價,擬以每股69.37歐元、總價112億歐元的價格收購大陸汽車,被后者拒絕。8月21日,舍弗勒集團宣布,將對大陸集團的收購價提高至每股75歐元。后者已接受這一報價。根據協議,舍弗勒集團同意未來四年內對大陸集團的持股不超過49.99%。如果此項收購完成,未來全球第二大汽車零部件企業將由此誕生。

      8月31日,大陸汽車前CEO魏寧謀黯然離開大陸汽車。

      2008年,像魏寧謀這樣離職的汽車零部件企業CEO并不多,但經營狀況差到要變賣資產的企業卻不止一家。裁員關廠、結構重組的消息更是接連不斷。

      2008年,在2005年就申請破產保護的全球知名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德爾福,一再延長退出破產保護程序的期限,并把旗下能夠變現的資產進行處理。3月,私募基金公司藍科集團收購了德爾福全球內飾和駕駛室隔板業務部門的17家機構。藍科此次收購的資產包括德爾福位于北美的6家工廠、3家技術中心,位于歐洲和亞洲的5家機構,另外還有3家貼牌制造工廠。

      10月,PPG工業公司完成了汽車玻璃業務的剝離,將此業務出售給一家私人投資公司。交接費用調整后,PPG從此次交易獲得凈收益約2.7億美元。

      點評:今年國際零部件行業的重組整合顯現出新舊因素的多重影響。伴隨著美國三大汽車制造商的重組和調整,從中剝離出的零部件企業還在慢慢進行調整。同時,作為行業內越來越重要的一支力量,私人投資公司對汽車零部件企業的投資整合的趨勢仍然未減。此外,由于全球金融危機影響,處境艱難的零部件企業數量可能將增多,這無形中會增加國際零部件行業整合的頻率甚至力度。

      德國發生內動 保時捷試圖吞并大眾

      60萬輛:600萬輛,這是保時捷與大眾目前年產汽車的比例;40億歐元:30億歐元,這是保時捷與大眾去年利潤的比例。兩者相比,盈利能力比產能更能決定一個企業的雄心和胃口。2008年9月16日,全世界最賺錢的汽車公司保時捷宣布,該公司已擁有大眾汽車公司35.14%的股份,掌握了實際控制權。

      保時捷對大眾虎視眈眈已久。早在2005年9月,保時捷就出人意料地以40多億歐元購進27.4%的大眾集團股份,成為大眾第一大股東。2007年10月23日,歐盟法庭判定旨在保護大眾不被收購的所謂《大眾汽車公司法》無效,這一判決為保時捷最終收購大眾掃清了最后障礙。2008年6月8日,保時捷在其60周年紀念日上稱將增持大眾股份到50%,7月23日,歐盟委員會正式批準保時捷收購大眾。盡管2008年11月27日法院駁回了保時捷取消下薩克森州在董事會會議否決權的請求,但保時捷吞并大眾木已成舟。保時捷明年增持大眾股份至75%的計劃也沒有改變。

      保時捷是世人熟知的高端汽車品牌。而大眾被收購前已是歐洲最大汽車集團,兩者歷史淵源十分長久。大眾創業基礎的第一代甲殼蟲汽車,便是由費迪南德·保時捷所設計開發出來的,而占保時捷銷售量1/3的卡宴,也是保時捷與大眾合作開發的產品。保時捷和大眾合并后的公司將取代大眾成為歐洲最大的汽車企業,也有可能影響世界汽車產業格局。

      點評:從很多方面看,保時捷能夠收購大眾的可能性很小。并購之前,大眾集團已經是一個年銷售量近600萬輛、全球排名第四的汽車集團,而保時捷要“小”得多;大眾目前仍處于經營狀況較好的時期,并無尋求“外援”之需;此外,大眾所在州以及德國政府都是大眾的堅決支持者。然而,保時捷最終以小搏大將大眾收入囊中。或許里面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人們更多看到了資本的力量和公眾企業的脆弱。

    鍵盤也能翻頁,試試“← →”鍵
    一级a做免费大全在线观看_国产三级精品三级男人的天堂_欧美激情二区在线播放_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中出
    <abbr id="6vcb1"><tfoot id="6vcb1"><output id="6vcb1"></output></tfoot></abbr>

    <style id="6vcb1"><u id="6vcb1"><thead id="6vcb1"></thead></u></style>

    <sup id="6vcb1"></sup>
  •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AV | 性感AV天堂亚洲专区 | 亚洲精品一本中文字幕 | 日韩午夜福利视频欧美 | 青青青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a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