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庫存風險 車企或將通過產量控制供需
年關歲尾時,今年車市的冷清及眼下金融危機的蔓延嚴重威脅到了汽車廠商們的存亡,不僅如此,經銷商和廠家均面臨現實的“高庫存”壓力。為了緩解壓力,年末車價進一步走低將變本加厲。
今年1-11月,在全國可以統計到的轎車廠家庫存中,出現接近36萬輛的“高庫存”。
12月份庫存量還在不斷地增加,據有關人士預測,很可能突破40萬輛。以上數據還不包括“隱性庫存”,即經銷商庫存。一種說法說,經銷商的庫存量是廠家庫存量的2-3倍,盡管可信度有疑,但還是令汽車廠商們惶惶不安。
眾所周知,高庫存一向是行業的大敵,直接影響到現金流。據悉,包括人員、零部件損耗、管理等因素,保管一輛庫存積壓車每個月的費用在2000至3000元。40萬輛庫存意味著一個月就要花費8億至12億元,這還不算庫存車所占用的資金。不少企業高管已經開始思考,如果發生更嚴重的車市下滑,中國汽車行業的資金鏈會不會出現美國汽車業似的大崩潰。
業內人士指出:“如果沒有大量的庫存,那么大幅度降價的可能性也就沒有了”,F在距離年關只剩最后一周,為了減少庫存、盤活資金,經銷商都使出渾身解數,“不瘋狂,就死亡”,目前約有95%以上的車價均告大幅松動,12月份降幅為今年之冠,從幾千到逾萬甚至幾萬元不等,遍及各等級的高中低檔轎車。除了明降或者現金返利外,經銷商也紛紛推出花樣眾多的暗降優惠措施,有人用“集體跳水”等詞語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然而,這種大范圍的降價,反給消費者的消費熱情潑上了一瓢冷水,很多消費者都寄望于年底前廠家或經銷商還能有更大幅度的降價或優惠促銷活動而繼續持幣待購。
由于庫存的壓力和大規模的降價競爭,大多數車型已經到了賠錢的邊緣。滬上許多經銷商表示:“我們已經把所有的利潤都讓出去了,如今的車已經是最便宜的了”,“眼下賣車還不如賣菜,很多車型已經虧本在賣了”。更難堪的是,按慣例廠家還在加劇對經銷商進行壓貨。目前大多數經銷商承擔的貸款利息攤到銷售的每輛車上已經普遍超過車價的0.5%。如此發展下去,經銷商將超過承受的極限而崩潰。
據了解,部分經銷商和廠家已在密切注意自己的庫存量,為了避免更大庫存帶來的經營風險,已經通過“控制產量”來有效地做到供需平衡。這樣一來,正如業內專家所預料,今年大多數汽車企業完不成銷售計劃。為了亡羊補牢,許多廠家肯定會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提高返點刺激促銷,而經銷商則把返點用于加大優惠幅度。業內人士分析,車商肯定會在年底最后收官前,不惜血本地進行拋售。對于消費者而言,年底購車將更加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