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市庫存成懸念 10多家車企業擴產
近一個月,國內10多家乘用車企業,相繼加入擴產大軍。其中,東風日產宣布,將斥資50億在廣州花都擴建新工廠,建成投產后,其60萬輛的產能,將使花都成為華南最大的汽車制造基地。
謀劃遠景的同時,東風日產“榨取”現有產能也幾近極致,生產線開足馬力,仍不能滿足旺盛的市場需求。 和它一樣,最近國內主流車企紛紛調高產銷目標,合資車企大多上調10%以上,自主品牌車企則上調20%左右。
如此大規模擴能增產,市場能否消化得了?
對此疑問,接受采訪的東風日產高層人士表示:擴產不會激增庫存,更不會導致大面積價格雪崩。此前,東風日產一直處于“零庫存”狀態,雖然進行了適度的產能提升,仍不能及時消化大量訂單積壓,不僅短期內無需為庫存操心,而且還得加班加點生產,才能確保市場供應。
同樣因供不應求而“被迫”擴產的,還有東風本田。本月初,它剛剛宣布提升單日產量至800輛,以緩解市面上CR-V、思域排隊等車的現狀。由于堅守“供略小于求”的產銷原則,所以東本走的是一條“漸進”的擴產之路,即便今年5月其產能一舉提升至年產20萬輛,但相對全年19.5萬輛的銷售目標,產能仍不算“富裕”,況且還必須為上市在即的新車思鉑睿預留部分產能,因此更不必擔心庫存的可能。
盡管有業內人士預測,至2010年,國內14家主流車企的產能總儲備高達1582萬輛,整體產能接近1800萬輛,而當年全國新車銷售樂觀估計約1200萬輛,其中乘用車不足1000萬輛,汽車行業產能過剩將不可避免。
但對于今年下半年的形勢,多數車企們還是表達出樂觀的預期,一致認定:今年全國車市有望實現較大增幅,且足以支撐車企完成加碼后的產銷目標;加之車企大多參照上半年銷售行情及訂單盈余,來制定各自的擴產計劃,總體還算務實和理性,因此不會集體深陷“庫存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