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堵 有望啟動“四南北+兩東西”地下路
北京市的交通治堵方案目前已獲國務院原則同意,北京市將盡快修改完善后并抓緊征求意見,確保平穩出臺。在諸多“治堵方案”中,“在東西二環地下開通快速路”無疑成了最為吸引眼球的一條。
據了解,早在2006年,北京市就已規劃研究地下快速路網,欲用四縱兩橫緩解二三環及長安街擁堵,但一直存在較大爭議,隨后未能有實質進展。如今,北京交通擁堵日益嚴重,“堵局”遲遲難解,政府有關部門開始訴諸更為嚴厲和高效的治堵政策,比如限制機動車保有量、交通限行等等。在此背景下,四年前謹慎提出卻遭擱置的地下快速路網建設,或有“復出”之望。記者日前從有關部門了解到,東西二環地下南北向有望新建行車通道。
貫通南北緩解二環壓力
據了解,由于北京地面路網格局為方格網與環行加放射形式,快速路終止于二環以外,二環路成為機動車長距離出行的惟一選擇,因此其交通壓力可想而知。為緩解中心城區、特別是二環路的擁堵,修建穿越中心城區的地下快速路成為一個大膽設想。
此外,目前中心城道路系統缺乏南北走向貫通的干道,因此有關部門在北京地下空間規劃中,提出了新建四縱兩橫的地下快速路系統方案。從建設成本、實施效果等多方面考慮,有專家還提出了建立兩橫兩縱的方案。
四南北干道+兩東西干道
此前披露的規劃顯示:西側兩條南北向地下快速路,將緩解西二環、西三環的交通壓力,同時為重點功能區如金融街、中關村等,提供長距離南北向通行干道;東側兩條南北向地下快速路,可緩解東二環、東三環的交通壓力,同時為CBD、望京等地區提供長距離的出行服務。此外,在長安街南北兩側各修建一條東西向的地下干道,緩解南北二環、三環和長安街的交通壓力。
這六條地下通道彼此并不連通,它們通過與地面的出入口和地面道路系統聯系,每條地下快速路約設4至6個出入口。既可起到彌補地面路網系統的作用,又便于實施和進行交通組織。
地下快速路系統還考慮與主要人流集散點的地下停車庫相連接,不僅增強地下快速路的可通達性,還可以減少地面交通量,增加地下車庫的使用率,改善地面行車和停車環境。
地下路網方案尚未明朗
2006年至今,北京地下快速路網的建設方案一直懸而未決,相關部門和專家對此存在較大爭議,該方案也因此一度沉寂。
對于北京地下快速路網方案此番有望重獲啟用的消息,一些交通專家認為,在現今交通擁堵加劇的背景下,重新審視地下快速路網建設方案很有必要。地下道路系統不僅能緩解舊城道路用地緊張的矛盾,同時還能完善城市快速路系統,有效緩解地上交通擁擠,減少機動車對行人和非機動車的安全干擾。
但也有交通專家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這種增加道路供給、為小汽車出行創造條件并借此緩堵的思路有值得商榷之處。它與現今發展公共交通,引導市民減少機動車使用量的出發點相悖。而且從技術角度看,地下交通系統對于交通標識、救援等方面的要求,也遠高于地面交通系統,須進行多方論證后方可實現。
此外,從長遠來看,“緩堵”仍應著重調整交通出行結構,大幅提高軌道交通覆蓋范圍。要解決中心城區的交通擁堵,要特別注重線路和站點的規劃,將地鐵站設在區域核心位置,并結合周邊辦公樓、商業區“一體化設計”,讓地鐵出口直通這些“熱門”區域,提供“門對門”服務。
至于東西二環地下南北大通道目前的具體方案,官方尚語焉不詳。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