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度試水被嗆 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其實,韓國現代進入中國僅稍晚于德國大眾,但是與德國大眾在中國今天的成績相比,那就一個在天,一個在地了。此間原因在于現代在中國曾幾度投資建廠,而每次又都以黯然隱退,無果而終。
早在1993年,現代汽車就與中國的東風集團(中國二汽)握手,合作成立了武漢萬通汽車有限公司,為中國市場生產韓國現代技術的輕型客車。1994年,為解決萬通的長期技術引進問題,現代正式加盟武漢萬通,并持有萬通21。4%的股權。但令現代公司十分無奈的是,擁有武漢萬通30%股份的東風汽車公司,此后在國際合作上又另尋到“新歡”, 選擇了日本日產汽車公司合作生產風神轎車。依靠日產轎車多年來對中國進口樹立起來的良好口碑,風神在中國市場一舉成功,隨著萬通的角色越來越變成東風和日產之間合作的橋梁,現代在萬通中的角色定位也就變得越來越尷尬。最后選擇退出也就只是早晚的事了。
在萬通之后,現代為自己在華找了另一個落腳點——悅達起亞。2000年9月,現代汽車通過受讓現代/起亞集團在中國的合資企業——江蘇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中方20%的股權成為悅達起亞的第三大股東,開始它在中國的第二次試水。該公司當時年產5萬輛悅達(PRIDE)轎車。現代曾表示,將以此為基礎,在2005年前,投資6。5億美元,將悅達起亞建成30萬輛產能的汽車企業,作為現代汽車在中國的主要臂膀。現代公司甚至還對海外媒體透露,在中國法律允許時,將會設法將其在悅達的股權增至51%,從而加強它對合資公司的管理和控制。
但是,就在現代汽車決定直接插手悅達起亞的管理以實現其中國戰略時,卻又發現困難重重。原來,悅達起亞是起亞公司的項目,現代雖購買了起亞,但財務、運作等方面仍是起亞自己獨立決策,于是,現代通過悅達起亞進軍中國的計劃也被迫擱淺。
2001年底,悅達起亞欲尋靠山并入東風,于是,失意的現代汽車將其持有的萬通股權轉讓于東風汽車,將其悅達起亞的股權轉讓給了起亞汽車,于是徹底退出在中國的這兩個項目,抽身開始與北汽集團進行新的合資洽談。
矛頭直指風神轎車
從現代與北汽正式接觸到草簽諒解備忘錄,只用了3個月時間,再到簽署正式協議,加起來時間也不過半年,這充分說明了北汽集團與現代汽車雙方合作的緊迫性和誠意。
從北汽集團來看,與克萊斯勒的吉普項目基本上是失敗的,在轎車市場一片大好的形勢下近年來一直想上轎車項目,卻又總是波波折折,不是政府不允許,就是找不到合適的合作者。“說真的,我真羨慕那些民營造車企業,想怎么干就能怎么干。”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當家人安慶衡先生曾不無感慨地說。此次,機遇巧合,讓它碰上了同樣在中國市場上幾度失意、輾轉反測的現代汽車公司,真有點同病相憐的感覺。同樣心境和遭遇的人之間自然不需要太多的語言就能心領神會,因此雙方快速的合作進展也就可以理解了。
從北京現代汽車公司將要生產的車型來看,其競爭對手直接指向了目前轎車中高檔市場上的風神藍鳥和大眾寶來。前者為排量2。0升,后者為1。8升。這兩款車目前的市場售價都不低,因為沒有強勁的競爭對手。很明顯的是,北京現代將希望通過韓國車廣為人知的價廉物美的優勢展開與風神藍鳥和寶來的競爭。但是,市場機會和時間是轉瞬就失的,這也是北汽和現代雙方正在快馬揚鞭,以圖快速完成合資工廠建設投產的原因所在。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究竟北京現代將給中國汽車業帶來什么,年底就能見分曉。
[上一頁] [1][2]
![](/images/art_but.gif)
![](/images/b12-1.gif)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