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德累斯頓大學物理學家馬丁特萊勒和迪爾克海爾賓完成的計算機模型表明,如果有20%的機動車裝備智能駕駛輔助系統(tǒng),德國高速公路的堵車就會明顯減少。
科學家是采用德國高速公路采樣數(shù)據,進行計算機模型研究的。采樣數(shù)據包括每分鐘有多少車輛通過、以什么樣的速度通過,其中卡車有多少等。這些數(shù)據采集自法蘭克福附近的 A5高速公路,對該路段(30公里)的車流情況跟蹤了1年時間。他們將采集來的數(shù)據輸入計算機,加以計算,找出了正常行駛情況下產生堵車的原因。他們分析堵車一般有三種情況:一是車流過密,加上道路走向變化,如8號高速公路伊興堡附近的陡峭路段,此外還有人為因素;二是大型卡車超車,導致后面車輛紛紛剎車;再有就是司機駕駛問題,堵車警告解除后對加速行駛遲疑不決,或走走停停,使得跟隨車輛停車。
無論身處何種狀況,智能駕駛輔助系統(tǒng)總能使駕車者保持頭腦清醒,始終與前面的車保持安全距離,并根據前車速度保持本車最佳駕駛方式。該系統(tǒng)基于雷達測速技術,反應靈敏,工作時始終考慮前車距離和速度。目前,該系統(tǒng)已經裝備奔馳和寶馬等高檔汽車。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