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2002年前11個月,國內15家主要國有汽車生產商利潤較上年同期增長57%,達到人民幣192.4億元。但來自國家經貿委的數字同時顯示,在15個主要汽車生產商中,三大汽車集團一汽、東風和上汽的利潤已經達到192.6億元,即其他12家的利潤總和加起來是負0.2億元。這表明,受中國汽車業整體消費環境趨好的影響,三大汽車生產商2002年表現良好,但其余的12家生產商則在整體上處于虧損狀態,中國汽車業的“兩極分化”已明顯出現。
三大汽車集團的利好與2002年中國汽車消費大環境超出預料的好有著直接關系。這一年被業界稱為中國的“汽車元年”,汽車消費達到歷史的最高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透露,2002年前11個月,中國轎車銷售數量已經突破100萬輛大關。而在十五計劃中“預計2005年國內轎車需求達110萬—120萬輛”,這表明這一預期將提前3年實現。
此前,2002年的汽車產業被看作很可能是中國入世后,受沖擊最大的行業,其壓力主要來自進口車在關稅降低、配額放開的情形下,會擁有更多的優勢。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2002年前11個月中國進口汽車11.2萬輛,高于上年同期的6.8萬輛。其中,進口轎車從上年同期的4.5萬輛增長至6.2萬輛,進口車壓力大大增強。但中國汽車市場自身的高速增長抵銷了一部分來自進口汽車的沖擊。前11個月國產汽車的總銷量增長37%,至300萬輛,汽車制造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5023億元,同比增長35.4%;實現利潤總額385.4億元,同比增長64.9%。
根據今年的形勢,國家信息中心經濟咨詢中心預測,2003年全國汽車需求量將達到380萬輛左右,其中國產轎車需求143.5萬輛,同比增長26.4%左右。但可以預見,在這個繼續增長的市場,產業集中將持續加劇,國家將優勢資源向三大集團聚合所釋放的效應會更加明顯。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