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戴姆勒-克萊斯勒股份公司與北汽控股公司簽屬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從中國汽車企業的生產線上開出世界頂級車——奔馳有望在近期成為現實。
按照這個框架協議,北京吉普將生產奔馳C型和E型中高檔轎車,而北汽福田將生產奔馳的中重型卡車。
雙方的談判已經持續很長時間,去年6月份,雙方初步達成合作意向,而開始接觸則更早。戴姆勒-克萊斯勒預計在中國投產的轎車是奔馳的“C系列”和“E系列”,計劃年產量能夠達到2萬至3萬輛,批量生產則要到2006或2007年。為了做好奔馳轎車的本地化,北京吉普將在工廠外再尋找一塊新的場地生產國產奔馳,地點初步定在亦莊。
北京晚報報道說,奔馳在中國選擇登陸地點,為何轉了一圈以后還是落腳北京?答曰因為北京有技術和人才優勢、金融優勢、城市綜合環境優勢和市場優勢,在市場優勢方面,北京有足夠大的社會商品零售量,有現代的產業信息,北京市場消費對全國有重要的消費示范和輻射作用。
在前不久一次新聞發布上談到北京工業的優勢時,北京市副市長陸昊稱,北京有技術和人才優勢、金融優勢、城市綜合環境優勢和市場優勢,在市場優勢方面,北京有足夠大的社會商品零售量,有現代的產業信息,北京市場消費對全國有重要的消費示范和輻射作用。這些優勢是北京工業能夠吸引外國投資的重要原因。另外,北京汽車工業本身的實力也在增強。今年上半年,北汽控股所屬企業共生產汽車15.4163萬輛,實現銷售收入134.9億元,同比增長194.7%,產銷增幅為全行業全國之首。而北京的大批外資辦事處、財團、金融企業等,都對高檔轎車有著巨大需求。今年上半年,北亞車市共銷售奔馳轎車235輛,其中88.51%由個人買走,私家車市場的擴大更加增強了奔馳落戶北京的決心。
北京市的發展確定了以汽車工業為突破口。奔馳的落戶增強了北京汽車工業的整體實力,直接帶動了就業率的增加,同時還說明,北京的投資環境已經得到世界汽車集團的認可和青睞,使得北京吸引外資的數量和能力得以提高。
今年上半年有4家著名跨國公司在京成立地區總部,使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累計達到24家;新設投資性公司3家,使北京市投資性公司總數達125家。奔馳落戶北京還說明,北京的投資環境已經得到世界汽車集團的認可和青睞,使得北京吸引外資的數量和能力得以提高。(中國新聞網)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