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吉利汽車發祥地是浙江臺州,研讀它的發展史,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一路北上的軌跡。它先是向北,在寧波建了整車廠,后又繼續向北,在杭州安置了公司總部,去年底繼續北上進軍上海,兼并上海杰士達企業發展有限公司汽車分廠,成立了由吉利汽車控股的上海華普汽車有限公司。一年之后就推出了上海華普飚風轎車,定價8萬元左右,接著又是M203。
國慶期間,關于吉利汽車還有一條消息,號稱國內第一輛自己生產的跑車吉利美人豹,今年10月開始批量生產,價格在20萬元左右。
![](/news/hyxw/10310/pic/031016Mrbao.jpg)
進軍上海,無疑是吉利汽車乘勢而上的得意之筆。吉利汽車雖然占得了部分市場,但它的廉價粗糙的形象,也在消費者心目中根深蒂固了。在上海生產小轎車,不僅能利用上海的諸多優勢,又可改變舊有形象,還多少能沾些上海產品的好名聲,一舉多得。生產美人豹跑車,卻實在算不上高招,而且跟北上發展主線有些脫節。吉利原先在臺州、寧波生產的是三四萬元一輛的廉價車,在上海制造的8萬元一輛的飚風轎車,還是在家用轎車范疇內,只是從底端向中端邁了一小步,消費者尚能接受;但一步跨到頭,從生產最低端的廉價車一躍生產最頂端的跑車,消費者怎能接受?再說,跑車的消費群體是些大富大貴者,買跑車本來就有炫耀的成分,吉利生產的跑車,能滿足這個消費群體的虛榮嗎?
改革開放20年來,中國生產的耐用消費品屢戰屢勝,殺得洋品牌步步退卻,其致勝法寶,就是靠價廉物美的低中端產品打遍天下。汽車生產是一個國家技術、材料和制造水平的綜合體現,其難度遠比我們以前生產的耐用消費品大得多,中國民族汽車工業更得從低中端路線,慢慢殺出自己的天地。這個道理似乎并不難懂,這個經驗也屢試不爽,再交學費實在是一種浪費。(人民網)
[上一頁] [1][2]
![](/images/art_but.gif)
![](/images/b12-1.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