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緩堵方案(討論稿)出爐 共30項措施
本次公布的《廣州城區緩解交通擁堵方案(討論稿)》共有30條治堵之策,并沒有像北京那樣限牌和限公務車。
亮點一 向早晚“車流潮汐”開刀
廣州目前的交通狀況是,每天一早大量車流從外圍區域涌進市中心區,到了晚高峰期,車流又從市中心區涌向外圍區。治堵方案首先拿這種“潮汐現象”開刀。方案提出,加強城市規劃,實現中心城區交通設施與城市功能的匹配。加快建設兩個新城區(東部山水新城、南沙濱海新城)、六個外圍城區[番禺、東部(黃埔、蘿崗)、南沙、花都、增城和從化],加快教育、行政、醫療衛生等資源的配置,形成人口的反磁力,達到疏解中心城區人口和交通的作用。
為降低市中心區的“吸引力”,方案提出嚴格控制中心城區建設總量增量和開發時序。
方案還提出,分區域按差別化原則修訂實施建筑物停車位配建標準。
亮點二 地鐵運力將增50%
方案計劃加大軌道交通列車的供給,預計到2015年,各型列車總數將達到297列(1658節車廂),比目前列車總數量提升超過50%,其中2011年新到的列車優先投放在地鐵五號線運行。未來5年預計將新建9條軌道交通線路。
方案還提出,大力增加公交車供給,優先投放到中心城區外圍公交線路。到2015年中心城區初步計劃新增公交車3000輛,其中2011年增加700輛(含30輛18米BRT公交車)。進一步完善出租汽車運力的科學投放機制。
亮點三 將建公交優先信號系統
方案計劃對有條件的主干道進行公交優先信號配置。通過配置公交車輛感應信號系統,或在路口設置公交優先交通信號感應線圈,靈活調整交叉路口的信號周期、信號相位,確保公交車輛優先通行。到2013年,計劃在中心城區新建50處公交優先信號系統。
目前,廣州有公交專用道128.5公里,方案提出,到2013年,新增規劃公交專用道214公里,總里程超過300公里,實現公交車早晚高峰較快通行。
亮點四 停車場差別化收費
北京的治堵方案明確“通過差異性的停車費來提高停車位的使用率”,廣州治堵方案也提出同樣思路。
2011年著手調整全市停車場的收費標準,提高停車費用,并按照“區域差別化,時間差別化”的原則,將廣州市區域劃分為三類不同區域實施差別化收費。對于路側停車、路外露天停車、停車樓(庫),每天7時至22時實施階梯性的停車價格。對于住宅停車、夜間停車及駐車換乘停車,收費價格原則保持不變。
市交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這個思路只是意向,具體標準還待研究。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