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向集團欲4.5億美元收購美鋰電池公司
【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今年年底,美國主攻新能源汽車電池的旗幟型企業——A123 Systems(Nasdaq:AONE)有可能被萬向集團收入囊中。
8月8日,A123公司稱,萬向集團將向其注資至多4.5億美元以獲得80%的股權,公司希望通過與萬向結盟增加公司進入中國日漸擴張的電動汽車和電網能源儲存市場的機會。
A123極受美國政府青睞,三年前得到美國能源部給予的2.49億美元綠色技術撥款。如今,這家企業正面臨“斷糧”的困境。據路透社報道,A123公司日前向投資者透露,按照公司的月度平均支出,目前其所持有的資金僅能維持公司運營5個月。
萬向集團是中國最大的汽車零部件制造商之一,由中國民營企業家魯冠球創立,旗下有萬向電動汽車、萬向美國等公司。萬向集團在美國有3000名雇員,此前與美國鋰離子電池制造商Ener1在中國有一家合資廠。路透社數據顯示,萬向集團年營業收入超過130億美元。
分析師認為,以4.5億美元拿下這家全球頂尖的汽車電池企業對中國企業可謂撿了一個大便宜,對A123而言則是雪中送炭。這則交易對雙方可謂合則雙贏。
不過,相比目前已經發展了上百年的傳統汽車,電動汽車要騰飛,恐怕仍需時日。而萬向集團與A123的良好愿景能否實現也是未知。
萬向集團持股超過五成的萬向錢潮(000559)昨日應聲漲停。萬向錢潮的主要業務是汽車零部件的生產和銷售。萬向集團曾承諾在條件成熟時將旗下的電動車業務注入萬向錢潮。
A123自己搞砸了
“如果收購成功,萬向可以利用A123的電池技術。A123的技術領先,無可挑剔,萬向可借此擴充新能源汽車技術。” Martec邁哲華(上海)投資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能源電力總監曹寅分析,擁有市場渠道的萬向集團若能收購A123,可以達到彼此效益的最大化。
萬向集團CEO魯偉鼎在聲明中稱,這項交易將“幫助公司在國內外擴大產能。”
中國人能夠撿這個“便宜”,很大程度上源于A123自身的失誤。
曹寅稱,這家曾經的明星企業正面臨嚴重困境,很大程度上源于今年初的一場事故。“其送給通用汽車試驗室做試驗的電池,由于通用方面操作不當,在試驗室發生了爆炸。”“雖然爆炸跟電池本身沒關系,但卻嚴重影響了它的商譽。”曹寅稱,此外由于產品電池缺陷,鋰電池壽命未達預期導致的產品大面積召回,也使得其財務狀況雪上加霜。
“就往常而言,其表現也不夠良好。A123從2009年上市開始到現在,沒有一年達到年初設置的銷售規劃和盈利規劃。于是從當初一個明星企業一路滑落,市場對它的選擇還是比較現實的。”曹寅表示,A123迫切需要他人的解救。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2009年9月,A123公司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一個星期內股價幾乎翻了一番,突破23美元,而截至昨日,其股價僅為0.5美元。截至6月30日的二季度,A123虧損8290萬美元,比上年同期虧損5540萬美元有所擴大。
萬向集團多年來并沒止于零部件供應者的角色,一直擴張著自己的業務范圍。從農業到資本市場投資,都有其身影。
1999年,萬向集團一腳邁進電動車領域,走電池—電機—電控—電動汽車發展戰略,欲分享純電動汽車市場的蛋糕。
不過魯冠球自己也坦承,萬向搞電動汽車十多年,天天在“燒錢”,到現在還沒有賺過錢。
即使此次收購完成,萬向集團與A123能否實現盈利,現在仍是未知數。一家工業領域的全球500強高管此前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傳統汽車發展了上百年的時間,而現在的電動汽車只是將動力部分進行了替換,并沒有專門針對此的設計,從技術上看并不成熟。
電動車的缺點還遠遠不止于此。華爾街日報稱,就拿市場上屈指可數的幾種電動汽車來說,一方面價格高得令人望而卻步,另一方面受電池技術所限,只能在城鎮里開。而且在英國等國家,能源的主要來源還是化石燃料,每次開電動汽車之前還得花上個10小時左右充滿電,這個過程仍然會造成大量的排放。
收購遭遇“大選年”
對于這項收購,萬向集團和A123十分情投意合。然而,A123能否成功花落萬向集團,可能還得取決于政治因素。
A123一直受到美國政府的特殊待遇,2009年,美國政府提供了2.49億美元支持其研發鋰離子電池項目。除了直接的補助,A123還享有信貸等優惠政策。“如果A123被中國企業收購,那么前期投了那么多錢,近3億美元,全部送給中國人了。”曹寅表示,美國政府不會輕易放手這起交易。
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是美國一家審查機構,負責審查可能會影響美國國家安全的外商投資項目。A123首席執行長維奧表示,這起收購會尋求該委員會的批準。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這起收購已引起美國議員的擔憂。佛羅里達州共和黨眾議員恩斯(Cliff Stearns)8日表示,需要確保美國不會通過向外資控股公司提供數百萬美元的政府撥款和貸款,從而在無意間成為盜竊美國國家機密的幫兇。恩斯是眾議院能源和商業委員會監管與調查子委員會負責人。
白宮發言人拒絕對美國政府的項目投資置評,但卻指出,該公司僅能用這些資金來支持在美國的生產設施。
除了上述阻礙,萬向集團還忽視了收購時間點的選擇,現在正是美國大選年的特殊時期。
“美國政府肯定會拿這個事情做文章,因為A123一直是美國的一面旗幟。美國在新能源領域有三面旗幟,First Solar 和Solyndra是另兩面旗幟,First Solar混得還不錯,但Solyndra已破產。美國認為這是中國企業導致的,一直拿這個攻擊中國企業。A123是另外一面旗幟,如果A123這么輕松被萬向收購了,美國人肯定非常不滿。”曹寅認為,在大選年敏感期,美國政府不會自己扳倒自己的旗幟。
最后的阻礙或是關鍵,美國政府不會輕易把技術拱手與人。
“鋰電池技術說敏感也敏感,說不敏感也不敏感。敏感是因為鋰電池技術全世界做得最好的是A123,不敏感是因為這是民用技術,而不是軍用技術。美國政府可以大做文章。”曹寅表示,在大選年,政府不會允許自己的專利被搶走。
(文/東方早報)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