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華晨金杯而言,從中華到駿捷不僅是一個產品轉型的過程,也實現了對整個開發過程的主導。更重要的是,駿捷的熱銷證明,這種“以我為主”的開發方式已經獲得了市場的認可。
華晨金杯副總裁趙福全很忙。記者半個多月前致電給他時,他正在美國。但一聽說是采訪駿捷的事,他立即答應回國后接受采訪。4月12日下午6時,記者如約撥通了他的電話。剛剛開完一個會議的他,由于講話太多,聲音已有些沙啞,但談到自主研發,聲音中依然飽含著激情。
《中國汽車報》:從中華到尊馳、再到駿捷,華晨金杯的產品開發思路發生了哪些變化?
趙福全:如果說從中華到尊馳是中華產品升級和完善的過程,那么,從尊馳到駿捷就是一種產品轉型的過程。在整個過程中,底盤的基本框架是沒有變的,但是針對不同的產品,我們在內飾和其他方面做了大量優化和改進。
同時,中華產品系列也強調一種不變的風格———“中”字風格。我們追求一種“不見其人,先聞其聲”的效果,當一個人見一輛車開過來,在沒有看見中華“LOGO”時,就應該感覺到這是我們的中華車。這就是我們要在前格柵設計中永遠保持的風格。
此外,通過我們的第一款轎車產品———中華,大家已經對中華品牌有了一定的認知度和認可度,知道它是自主品牌中一款有檔次的公、商務轎車。我時常講,我們是“高開中走”,先造比較高檔的車,然后再向中檔車走。我們不會造兩三萬元一輛的車,這一定位十分清晰。我們要造自主品牌中的精品。
《中國汽車報》:一些消費者打來電話詢問,駿捷上市之后,中華和尊馳會不會逐漸退出市場?
趙福全:不是這樣。今后,中華將成為我們的一個母品牌,旗下有三個子品牌:中華、尊馳和駿捷。中華主要針對警用車、出租車等特種車市場;尊馳主要針對公、商務用車市場,兼顧私車市場;駿捷主要針對家庭用車市場,兼顧公、商務用車市場。這三個子品牌各自都會有不同排量和配置的產品。
駿捷誕生的那一天,一個有造血功能的研發團隊也產生了
《中國汽車報》:從中華到尊馳、再到駿捷,華晨金杯的自主開發方式肯定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每一階段在自主開發方面的收獲也應該大不相同。
趙福全:在開發中華時,國內的自主開發能力相對較弱,基本上完全依靠外國公司;尊馳的開發我們自己參與得多了些,是外國公司主導、我們輔助;到了駿捷已完全是華晨自己主導,國外的大公司來做一些我們做不了的工作。
將設計開發完全打包給別人的時候,我們自己不能控制整個過程,思路比較有限,得來的東西也吃不透,一旦出現問題,解決得也不徹底、不及時,而且對后續產品的改進和新產品的開發沒有后勁兒。自己決策、全程參與就不同了。我們清楚地知道產品做到了什么層面,可以非常負責任地說,我們在按照自己思路和對消費者的理解在做這個產品。同時,我們可以完全掌控開發過程的時間、成本甚至整個產品規劃,為后續產品的開發奠定了基礎。第三,自主主導開發,也極大地提高了整個研發團隊的水平。駿捷得到了消費者這么大的認可,事實上驗證了自己主導開發的效果。
所以說,如果給駿捷打分的話,我要打110分。為什么呢?100分是因為它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是一款自主研發的成功產品;另外的10分是指駿捷誕生的那一天,一個有造血功能的團隊也已經成長壯大起來了。
華晨金杯自主開發的基礎已經基本形成
《中國汽車報》:能介紹一下華晨研發中心的軟、硬件情況嗎?
趙福全:我們的研發中心有五大部、19個專業處室。五大部分別是規劃管理部、產品開發部、動力總成部、綜合技術部、產品工程部,已經基本上形成了從概念設計、造型、工程設計、試驗驗證和試生產準備等全方位的能力。目前我們的研發團隊已接近600人,并在上海建立了分中心。雖然這還遠遠不夠,但自主開發的基礎已經基本形成。可以說,我們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再說說硬件建設這一塊。2萬平方米的研發中心從2004年下半年開始啟動建設,很快就要投入使用,基本上已經形成了整車和關鍵零部件的實驗、測試和分析能力。
我們是用做精品的態度來做駿捷的
《中國汽車報》:駿捷的市場表現對于中華品牌非常重要,它一定不能失敗。據我所知,華晨在這方面也非常慎重。
趙福全:的確,駿捷對華晨的意義非常深遠。它是一個承上啟下的產品,繼承了中華品牌已經形成的美譽度,同時也負載著一部分人對于中華產品的負面口碑。它是我們從公、商務用車向家庭用車轉型的標志。可以說,中華產品能不能持續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市場對駿捷的認可度。
我們非常看重駿捷的質量。整個研發團隊對每一個細節性的問題都很關注,甚至細小到一個膠條和縫隙。我們是用做精品的態度來做駿捷的。
《中國汽車報》:駿捷的定價很有競爭力,但也有人擔心,它能否給企業帶來很好的收益?
趙福全:中華銷量不好時,我們不也生存下來了嗎?別忘記了,我們還有金杯海獅,它的銷售收入占據我們收入的半壁江山還多,支撐著我們轎車的發展。我們有足夠的實力將駿捷做成精品,也完全相信它能為我們帶來滿意的銷量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