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恩:通過這次廣州車展,大眾要傳遞給中國的消費者,我是怎么的車型,提倡怎樣的消費方式。從分布的情況來看,大眾是低端的市場,實際上我在德國看到,斯柯達有一個中高檔的產品。還有大眾在主導中國的南北汽車廠家的利益。在這個市場上誰是主流。
顏光明:過去南北大眾爭奪大眾的新產品,以后新產品投放會不會按照各自的方向推出?
蘇偉銘:我們到廣州車展也好,北京車展也好,給大家帶來的概念就是大眾品牌。目前我們在從領馭開始,先后投入10-12個產品,從現在開始連連續續投放12-14款產品。我們有一個基礎希望能夠這次車展能夠讓廣州的消費者知道大眾也有可以選擇的概念。在華南并不是只有日系車型比較吃香。
我們也要更改以前的對于價格的概念,對于價格的概念的的確確我們也知道,以前的價格是比較高的,這次分析我們的價格之后我們已經在上海調整了價格,陸陸續續我們會把價格調到跟消費者的定位相一致。
調到消費者的定位并不是要比別人便宜。希望這次只是一個開頭,希望可以越做越好,希望大家知道賣大眾的車是有價值的。有一些車型我們已經做到了,有一些車型還沒有做到。
產品的戰略分配是怎么樣的概念?第一,無論是一汽-大眾也好,還是上海大眾也好,我們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很坦誠的討論產品的戰略,我們大家已經坐在一起,我們必須在市場上找準定位。因為銷售就是銷售,所以在產品上有一個理念就是不能簡單地說一汽大眾的品牌走得比較高端,上海大眾走得比較低端。
POLO會永遠地長大,無論更新換代也好,不斷進步也好,POLO的定位并不是把POLO大眾品牌定位比較低。
主持人:今天在座誰是開POLO的?在座的是用我們的產品居多。
記者:在新POLO沒有上市之前,很多人現在要買老POLO。
蘇偉銘:其實怎么做都會被批評,企業畢竟還是要生存的。任何車型在更新換代的時候都有一段時間的接受的過程,在各個國家也是這樣。
新車推出之后,舊車被掃光。現在的量已經不多了,像比較成功的車型在改的時候,消費者會說為什么要改這輛車?在我的經驗里面,有好多車型都是這樣。你們剛才說的我也會記住,不要放棄原來的定位——德國的技術。我非常同意從戰略上,如果我們的方向是為了配合消費者的價格空間,我們把質量搞砸了,就是大眾犯的最大錯誤。舉一個例子,我的索賠要改組,要把索賠的成本降低,我把流程鎖定了,現在可以發現很多的人的索賠流程走得不好。我們把流程搞好,成本就會降下來。凡事有兩個角度,這是一門技巧,也是一個哲學。是不是走上了市場的文化,就達不到以前德國人經典的東西。在定位上必須要平衡,我們不能一直走以前的那條路,因為時尚的群體還是在不斷上升。
主持人:我們也發現很多的消費心理,從大眾中國來講,以前南北大眾的車互相競爭得非常厲害,現在怎么樣說都是大眾品牌,品牌之間的產品互相沖突的話,讓消費者非常模糊。蘇總花了很多精力跟消費者解釋,把消費者分成48類,消費者有一些很獨特的消費習慣,一汽-大眾和上海大眾的產品如果沒有做出差異化,消費者沒有辦法選擇,他們就會選擇別的品牌了。
從總體的戰略來講,目的不是我們坐在這里說大眾中國要做家長,其實是市場來決定的。消費者如果不接受就不能繼續往前走。這個定位也是一汽-大眾和上海大眾和一起做的。
在國內的合資企業中,上海大眾它是最早的,在國內的研發能力應該說也是最強的。跟所有的合資企業層面比,根據我們對消費者的了解,它可以完成很多的產品開發工作,就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新POLO、帕薩特也怯姓飧鍪盜α,它灾q夥矯嫻氖盜芮浚綣話顏夥矯嫻氖盜絳嶸,对韩I勢笠凳怯杏跋斕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