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步入公司的展廳,面對五光十色、相映生輝、各式各樣的汽車時,心中不免升出一種揮之不去的感覺,思緒將我帶回童年、帶回過去……
汽車,讓我想起父親。
我出生于汽車世家,父親及兩個叔叔一生從事于汽車業。祖籍無錫的父親生于1910年,他只念過五年書,17歲就只身來到上海,拜師當時上海灘有名的修車大師阮福林先生,成為其大弟子,在北京西路福林先生和德國人合開的德福里車行給外國人修車。從此,50年如一日,父親與汽車結下了不解的情結,成為受人尊敬的“阿炳老法師”。父親為人謙和、豪爽、義氣,他一生輝煌過、成就過、消沉過、痛苦過,而汽車的話題總能使他眼睛發亮,嗓門大增而向我們侃侃而談。
按當時的行規,前三年的學徒只管飯吃、管澡洗,而滿徒后的三年里賺了錢必須孝敬師父,直至第七年才開始自己真正拿到工錢。好在父親聰穎的天賦和刻苦好學的精神,每每感動著貌似嚴厲、本性仁慈的福林師傅,使他不但從未挨過師傅的打和罵,還從這位“外國銅匠”的手中學到不少東西,悟出許多巧檻。父親和另一位“阿元”師兄弟,一同成為福林的高徒而名聲大振,出師后的第二年便被老家無錫有名的錫澄長途汽車公司聘去當了領班,為錫澄帶出了好幾名修車高手。
抗戰期間,父親攜全家逃難去了云南,憑自己的手藝專做舊車翻新的生意,由于物資缺乏,汽車對于戰亂時的中國人來講實在是太需要了。因此,賺了錢的父親又買了好幾輛福特卡車(由于汽油缺,改燒碳),一邊做舊車買賣,一邊在成都、重慶、貴陽、昆明這一帶做汽車配件和生活日用品的運輸生意,結交了許多朋友,也因此生意紅火。
[1][2][3]
[下一頁]
![](/images/art_but.gif)
![](/images/b12-1.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