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堵車看成是一個城市繁榮的標志,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如果一個城市沒有堵車,那它的經濟也可能凋零衰敗。”這是北大教授劉偉在介紹媒體采訪時所說的一段話。
劉偉說,北京是世界上河流最少的大城市,但卻是橋梁最多的城市,北京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可從道路的變化上看出一二。我們出國的人羨慕人家國外的井然有序,可是人家也羨慕我們的盎然生機。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目前也是發展最快的國家。
劉偉還表示,北京提出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這一目標是基于已有成就、現有條件和可能。
北京去年的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意味著已達到中上等收入的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從經濟發展因素來看,無論投資需求、消費需求和出口需求,北京都會高于而不會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到2010年時北京有可能接近2030年的全國水平,也就是說領先全國20年。
從制度條件來講,很重要的一點是制度創新,它包括三個方面的問題:社會財產關系、資源配置方式、政府管理體制和職能的轉變。從劉淇同志的報告中我們不難看出政府做好這些方面的工作的決心。這個決心加上我們發展因素里面談到的條件,北京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應該不是問題。
劉偉同時提出這個目標要實現,還需假定幾個條件:不能有政治動亂;人口不能失控;發展成本必須下來;不能有大的戰爭。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