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由于海關審價方式的調整,一些企業誠信守法意識欠缺,使一種以價格瞞騙為主要手段的走私行為日漸突出,并成為中國沿海走私新動向。記者采訪廣東黃埔海關有關官員,了解到一些目前中國汽車進口行業中存在的問題。
進口汽車藏貓膩
市場上一輛價值六十萬元人民幣的富豪小轎車,進口報關價卻不到三萬美金,以此計算,加上各種稅費,進口一輛車的成本不會超過四十萬元。一輛車就能賺二十萬元,高達百分之五十的利潤率。記者就此采訪了黃埔海關調查局。
黃埔海關官員介紹,去年五月以來,該關組織了對進口汽車的專項緝查行動。至今,已對瑞典產VOLVO(富豪)汽車,韓國起亞汽車,及德國奔馳、寶馬汽車等進行價格核查。調查了三十多家企業,對進口的七百零三輛汽車補交稅款二千多萬元,另外,還征收保證金五百多萬元。
從核查“富豪”開始
去年五月二十日,黃埔海關調查局接到中國海關總署急電,要求對香港A公司在中國內地經營的進口VOLVO轎車展開價格調查,黃埔海關立即組織專案組展開工作。
在調查中,專案組發現A公司不但規定了汽車申報價格,而且與經營單位簽訂協議要求轎車進口后必須賣給內地有關企業或A公司指定的內地經銷商。這違反了世貿組織估價協議的有關規定:在賣給最終消費者之前受到了A公司的限制。這樣的結果意味著最終受益者是經銷商,違背了世界貿易組織的旨意。
調查表明,VOLVO中國南部最大的經銷商環球公司,其三個大股東分別是A公司的總經理、副總經理及財務經理。
最后查明,香港A公司在二000到二00二年期間,在黃埔海關進口的三百九十四輛VOLVO汽車進口申報價格失實。海關重新估定申報價后,每輛車平均從二萬七千美元提高到三萬二百四十五美元,追補稅款達一千一百多萬元人民幣。
“奔馳”、“寶馬”借殼銷售
在“富豪”事件后,黃埔海關專案組繼續重點核查了奔馳和寶馬車的進口情況。在核查中發現,汽車進口存在借殼銷售的經營方式,經銷商通過在香港的關聯公司向香港總代理訂貨,經營單位代理進口,經銷商售出車輛后,通知經營單位代開發票。這掩蓋了特殊的經濟關系、進口真實成交價格和銷售價格,造成國家稅收的大量流失。
在大量的證據面前,經銷商表示愿意補交寶馬、奔馳車的稅款,現交保證金已轉稅三百七十八萬元。
針對入世后價格瞞騙的特點和趨勢,黃埔海關現已建立起由價格預警、審價查驗、后續核查構成的三道防線,應對價格瞞騙。
注: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