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車廠家苦樂不一
事實上,圍繞平頭微面到底會不會從7月1日開始禁止上牌銷售,微車市場已經發生了一場小小“騷亂”。據記者了解,7月1日之前,各平頭車經銷商為了趕時間處理手中庫存,基本上都對平頭車進行了折價處理,但這幾天,有微車經銷商向記者反映,由于經銷商手中平頭車的存貨確實已經不多了,而反正又還有將近兩個月的銷售時間,因此,有經銷商現在反而停止了一直在進行的折價處理,平頭車也反而“俏”了起來。
意見更大的當然還是那些已經在7月1日之前就通過降價將平頭車庫存處理完畢的廠家,因為不管怎么說,降價已經使企業獲利減少。看到某些沒有及時處理完平頭車庫存的廠家反而因政策的“松動”而受益,一家已將平頭微面處理完畢的廠家有關負責人連連向記者嘆氣,“哎,現在的政策就是這樣,搞不懂它是怎樣實施的”。不過,對主管部門在臨近7月1日之時仍然遲遲未發布到底會不會從該日起執行平頭微面的“禁牌令”,則無論是已經處理完庫存還是未處理完庫存的廠家,都有所“詬病”。已經處理完庫存的廠家當然覺得不公平,而那些沒有處理完庫存的廠家,也覺得有關部門的“回復”,來得太遲。
外形模樣并非關鍵
據了解,微型車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自日本引進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已經歷了三代車型的轉化,第一代微車從外形上看就是目前所講的平頭微面,而且還是化油器車型,第二代微車外形上也類似今年的平頭微面,但已經都是電噴車型,2000年以來,第三代微型車逐漸出現,這一代微型車不僅全部是電噴車型,而且都可以滿足我國1999年頒發的《關于正面碰撞乘員保護的設計規則》對安全車身的具體要求,從外形上看,這一代微型車與前兩代微型車有顯著區別,就是這類微型車的前部都有一個突出的“鼻子”,因而被稱為“前突車”。據記者了解,有關政策對一二代微型車的淘汰,并不是單純從外形式樣出發的,而是為了從環保和安全的角度來規范國內機動車市場。現在講“平頭”式樣的微面要禁止上牌,而據記者從有關日本人士處了解到的情況,即使在日本微車技術非常領先的大發公司,仍然還有平頭式樣的產品。當然,它在環保和安全方面的技術規格,與國內第一、二代平頭微面肯定不可同日而語。
[上一頁] [1][2]
![](/images/art_but.gif)
![](/images/b12-1.gif)
|